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点.pdf
一、需求及其相关理论
1、需求规律: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商品
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一规律就是需求规律。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只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还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替代商品的价格
和数量;(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4)消费者的收入;(5)消费者对未来价格
的预期。
3、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它们是拉动经济增长
的最主要力量,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
4、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
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
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
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通过国家财政集
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收入。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四个局部:税、利、债、
费。其中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
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置,涉及各种工程,包括购
置军需品、警察装备用品、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各
种公共工程工程的支出等。
3、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如卫生保健支出、收
入保障支出、退伍军人福利、失业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
种不以购置本年的商品和劳务为目的而作的货币性支付。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缺
乏,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
总支出。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做
法即: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做法那么
相反,即:即减少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税收。
三、货币政策
1、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利息率的上下,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
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
2、按借贷主体不同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
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
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3、利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
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方法来间接调节通货膨胀。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
扩大货币供给量,刺激经济开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
给量,抑制经济的恶性开展。
、紧缩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
中货币量的方法以提高货币购置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一般采
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
法。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直接提高利率,
紧缩信贷。
四、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货币需求量
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
(1)它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和持续的上升,而局部、个别商品
的涨价、季节性的价风格整、暂时性的物价上涨,都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它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涨。
(3)物价的上涨幅度必须相当大,才能判定发生了通货膨胀。
(4)它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而不是指其他物品的价格上涨,如
有价证券等价格上涨不归此类。
(5)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总体特征,所以,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
三种价格指数之一,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
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一定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本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
指数100%。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说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
五、汇率
1、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一
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