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客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客至》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课文《客至》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客至》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些古诗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也学习了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客至》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客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客至》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客至》的文意,掌握诗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难点在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将采取以下办法:
1.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发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中的景物和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的意境;
3.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4.结合课后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挂图、文具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语文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与《客至》相关的视频片段、图片、在线文章等;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问答互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客人?客人到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对客人的定义和接待方式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15分钟)
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客至》,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内容讲解:解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
例子分享:举出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客人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鉴赏。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设计:编写关于《客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设计:针对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相关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5.创新环节(5分钟)
情境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客人到来的场景。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新。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重点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拓展思考: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客人描写的其他诗文: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水浒传》中的宋江接待李逵等。
(2)现代文学作品中关于客人描写的文章:如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等。
(3)与客人相关的文化习俗:如茶道、宾客礼仪等。
(4)与客人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如《功夫》、《让子弹飞》等。
(5)在线文章、论文研究:如关于《客至》的诗意解读、客人角色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等。
2.拓展建议:
(1)课后阅读: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作品中关于客人的描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构。
(3)文化体验:邀请专家或老师讲解茶道、宾客礼仪等相关文化习俗,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取一个与客人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