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做小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做小车
第一课时(欣赏部分)
教育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了解轮子的作用、发明和它们的结构等。
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初步了解轮子的作用、结构及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轮子拉物体可以省力。
教学准备
木块、铅笔、轮子、绳子、滑石粉等物品。
教学流程 活动一 活动二
在实验中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建议
在引导学生用哪种方法移动木块最省力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运用身边材料进行实践并得出结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践。
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轮子的发明、结构和作用等相关资料进行可视化教学。
教学过程: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1、
活动一 2、3、4
活动二
第二课时(模仿与创造)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学会用配套材料制作小车。
通过实验,学会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车。
教学重点:用废旧材料制作小车。
教学准备
小车配套学具,牙膏盒、牙签、塑料瓶盖等废旧材料。
教学流程 活动一 活动二
教学建议
1、教师先指导学生用配套学具制作小车,让全班学生都能学会制作小车的方法。
2、在课的第二部分增加了一个拓展型的实验,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废旧材料。制作创意小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第三课时的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1、
活动一 2、3、4
活动二
第三课时(创造和延伸)
教学目标
观察生活中的玩具小车,了解它们的动力装置。
通过实验,知道玩具小车可以配备不同的动力装置。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玩具车的动力装置。
教学难点:如何给玩具车配备不同的动力装置。
教学准备:自制小车、不同类型的玩具车、气球、橡筋等动力材料。
教学流程 活动一 活动二 教学建议
教师要事先准备不同动力类型的玩具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动力装置。
教师应指导学生给小车配备不同的动力装置,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动力装置材料可事先准备好。
教学过程: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1、
活动一 2、3、4
活动二
如今,在汽车、火车和飞机上,在各种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沉重的货物被放在雪橇或滚柱上沿着地面被拖着走,陆地长途运输几乎前所未闻。?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轮子首先发明于美索不达米亚(现属伊拉克),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陆地。轮子第一次用在双轮运货马车上来运输笨重货物。轮子还用在双轮马拉战车上,成为人们—如古代埃及人和赫梯人(来自现在士耳其地区)所偏爱的军用运输工具。 起先,制作一个轮子的通常方法是用些横板把几段木料连接起来,再将这样做成的方形物切割为圆形,在一些缺乏好木料的地方,人们甚至试图用石料来制造轮子,这些早期的木轮或石轮虽然牢固,但是,它们需要很强的拉力,所以轴承很快就磨坏了。 为此人们曾做过种种尝试,比如通过在木板上开洞来制造较轻的轮,但最有效的还是装上辐条的轮子,它是北欧,中国和西亚各自的独立发明,并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广为流传。到这个时期为止,轮子在许多地方已是寻常之物了,尽管一些开化较晚的,诸如来自中美洲的阿兹台克人,没有轮子也对付过来了。 右图:考古学家们在美索不达亚的乌尔掘出院这个有镶嵌物装饰的木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双轮马拉战车的牢固木轮。 中国的车轮修建工采用了有少许圆锥形截面的轮子。这比普通轮子更为坚硬,这样可以用较少的木料一做成牢固的轮子,同时有利于减轻重量。
提出问题:一个大木块,怎样移动才省力?
赛一赛:谁的玩具车开得最快?
分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木块。
观察、比较并记录:哪种方法最省力。
大组交流:实验后的感受。
得出结论:用轮子拉木块相对比较省力。
观察:轮子的发明过程
交流:轮子的作用
观察:轮子的结构
总结
实验:运用配套学具制作小车
交流制作方法:剪、折、粘、插、装。
赛一赛:谁的小车开得远?
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小车为什么开得远?
过渡:用身边的材料能做小车吗?
探讨:用什么材料制作小车的各个部件。
分组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小车。
赛一赛:谁的小车既美观又实用。
观察: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小车。
讨论:各种玩具车的动力。
结论:玩具车可以有不同的动力装置。
交流:自己的小车可配备动力装置吗?
延伸:生活中要学会欣赏、模仿和创造。
实践:给自己的小车配备动力装置。
归纳:不同的小车可以配备不同的动力装置,但是动力装置的作用有差异。
总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