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课件——07-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pptx
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2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霉菌的形态特征;
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和简单染色基本技术。
实验原理
3
霉菌:
呈菌线体形态,但霉菌的菌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实验原理
4
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蓝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如果用水封片,常因渗透作用而膨胀,水也易使菌丝、孢子和气泡混为一团,影响观察。)
实验方法
5
直接制片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用镊子从生长有霉菌的斜面挑取霉菌菌丝
用50%的乙醇浸润,洗去脱落孢子再用蒸馏水将浸过的菌丝洗一下
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细地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来。
盖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
镜检:先用低倍镜。再转换高倍镜镜检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方法
6
透明胶带法: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食指与拇指黏在一段透明胶带两端,使胶带呈U形,胶面朝下;
胶面轻触霉菌表面;
将黏在胶面的菌体浸入载玻片上的乳酸石碳酸棉蓝溶液中,并将胶带两端固定在载玻片两端;
低倍镜、高倍镜镜检
注意事项
7
注意取菌时,镊子取菌、解剖针挑取少量菌丝时,尽量减少菌丝断裂及形态破坏;
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以免菌丝太厚,不易于显微镜观察;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注意无菌操作,且挑取菌丝前镊子和接种环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本次实验安排
8
霉菌染色形态观察,绘图标本中菌形态特征;
孟加拉红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质控品接种培养)
蛋白胨在培养基中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菌体生长所需氮源等;葡萄糖作为能源;磷酸盐作为缓冲剂;镁盐促进菌体细胞的生长;孟加拉红可抑制细菌的生长,也可限制繁殖快的霉菌菌落的大小和高度,此外还作为着色剂,霉菌或酵母菌吸收后便于菌落的观察;氯霉素为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琼脂作为凝固剂。
9
10
Thankyou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