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课.pptx
中国古代史;;;;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因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
的游牧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孝文帝即位后,推行
一系列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
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综上所述,政治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官渡之战;三国鼎立;;●历史解释——思考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
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和发展常态。;;考点二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八王
之乱;北
方
游
牧
民
族
的
内
迁;;(3)少数民族的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残酷压迫,向内迁
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
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4)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其政
治必须清明;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勤政爱民;统治者应该实行正确的
民族政策。;;考点三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
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5年是南朝开始1605周年】;东
晋
的
兴
亡;南朝的
政治;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
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史记》描述了江南地区在司马迁所
处的时代(西汉)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土地面积虽广但开发利用不足。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原始状态。
(2)《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江南之
为国盛矣”直接指出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荣景象;“地广野
丰”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开发,江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农
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3)《史记》与《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的记载,生动地展示了从西
汉到南朝时期该地区经济、人口及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得益
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考点四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北魏
孝文帝
改革;北方
地区
的民
族交
融;;;考点五《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雕塑
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祖冲之;书
法;书
法;绘
画;雕
塑;●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步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①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继承、改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民族大交融和外来
文???的影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进步,为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
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祖冲之不是发现了圆周率,而是在前人刘徽的基础上计算得更加
精确。
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农政全书》是明
代末年一部关于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重要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
民族大家庭;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有
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孕育着哪些希望?;3.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并且要
求从本质上解释这一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政权
并立、社会动荡,所以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题干叙述了从曹魏到北
魏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方式,B项“币制较为混乱”为表象,D项“商
品经济衰退”更能体现本质。;2.(2022·河南)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
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