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集体备课交流材料.doc
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桦甸八中——葛连荣
2012年2月21日
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桦甸八中——葛连荣
地点:桦甸市第一中学
时间:2012年2月21日
交流内容:数学必修3
备课交流要点
***新课程数学必修3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必修3是本次教材改革中变动最大的一块,本书的算法更是纯粹的新增内容,是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的交汇点,因此,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
课程安排:
算法初步〔约12课时〕统计〔约16时〕概率〔约8课时〕
一、第一章算法初步
1、本章内容与结构
算法
算法
算法与程序框图
根本算法语句
算法案例
算法概念
算法步骤
程序框图
输入输出语句
赋值语句
条件语句
循环语句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秦九韶算法
进位制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程序框图画法
顺序与课时安排
§1算法与程序框图约4学时
§2根本算法语句约3学时
§3算法案例约4学时
小结约1学时
考纲要求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根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根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根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从熟知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体会算法的程序化思想,而不能只是简单呈现一些算法。
变量和赋值是算法学习的重点之一,因为设置恰当的变量,学习给变量赋值,是构造算法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将程序框图和根本算法语句作为重点。
本章所指的算法根本上是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算法,不必刻意追求最优的算法,因为计算机是不怕麻烦的,把握算法的根本结构和程序化思想才是我们的重点。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和西方数学中几个典型的算法案例,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算法思想,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开展的奉献。
5、高考试题
本章内容在高考题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且程序框图,根本算法语句都属重要考点,应当进行强化训练。
*2010新课标〔理7;文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那么输出的数等于
〔A〕〔B〕
〔C〕〔D〕
*2011新课标〔理3;文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
A.120
B.720
C.1440
D.5040
二、第二章统计
1、本章内容与结构
(1)随机抽样
(2)用样本估计总体
(3)变量的相关性
2、顺序与课时安排
§1随机抽样约5学时
§2用样本估计总体约5学时
§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约4学时
小结约2学时
3、考纲要求
〔1〕随机抽样
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根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根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根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会用随机抽样的根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总结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会作两个有关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4、教学建议
〔1〕让学生了解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教师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这样就自然得到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随后便引导学生学会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抽样方法应该是本节的重点。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要重点介绍有关频率分布的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频率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展示了频率分布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对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重点放在比拟它们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适用场合。
〔4〕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人们感兴趣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