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3-13约1.9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于2025年2月予以立项,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提出,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归口。

2编制目的和意义

红象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属牧草品种,其茎叶为紫红色,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C4植物,具有产量高、抗逆强和适应性广的特点,茎叶繁茂,植株高大,与其他狼尾草相比,较耐低温,可用于饲养牛、羊、兔等畜禽,并且植株富含花青素,具有很高的饲料利用价值,红象草饲养动物时,既可鲜食又可青贮利用,由于其生物量大,亩年产量可以达10吨以上,种植时需水需肥大,广泛应用于养殖企业粪污吸纳,通过利用养殖污水种植红象草,可以解决养殖粪污污染环境的问题。热带、亚热带地区规模化养殖企业,青贮利用、粪便前处理、红象草种植、加工处理等,制订《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该标准,规模化养殖企业污粪利用及以草代料解决畜牧养殖与人争粮问题,同时规范企业生产运营,有利用于种养加可持续发展。

3主要编制过程

3.1立项

2

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于2025年2月初审议通过《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申请。

3.2编写起草

为抓好《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提高标准的质量,由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牵头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各标准起草单位派出相关工作人员作为成员,并明确了目标要求、工作思路、人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2025年2月底,起草小组对标准制定工作展开调研,收集“茶园有机肥施用技术”现有制度文件、相关通知、建设与管理类标准,形成资料汇总,启动标准预研究及草案编制工作,形成工作组讨论稿。2025年2月-3月初,起草小组深入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研讨会,确定标准框架和主要章节内容,基本形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红象草生态栽培管理技术、饲料利用以及种养结合模式构建,并根据标准内容起草了编制说明。

3.3征求意见

2025年3月,起草小组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了时间为一个月的标准征求意见公告。同时,在线下向全省各有关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全面征求意见。

3.4审查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本标准遵循“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原则,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2编制依据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

准(试行)

3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816肉羊饲养标准/肉羊营养需要量

《饲料原料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 2625号

三、主要条款的说明

第1章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象草生态栽培管理技术、饲料利用以及种养结合模式构建。

本标准适用于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其周边配套种植红象草的养殖场。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团体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参考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

第3章术语和定义

为便于对标准的理解与执行,本章给出了“红象草”、“沼液”、“青贮”的术语和定义。

第4章红象草种植

对种植温度、时间、方式、用种量等进行规定。

第5章施肥

对基肥施用、沼液追肥及用量等予以明确。

第6章红象草加工

本章对红象草的切碎鲜饲、青贮模式(窖贮、塑料袋青贮、拉伸膜裹包青贮、桶贮)、混合青贮、添加剂青贮、青贮过程等环节进行规定。

第7章青贮饲料利用

4

本章规定全混合日粮调制、饲喂管理环节进行规范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本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本标准以现有相关指导意见为依据,根据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编制。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

六、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为了使该标准的制定能尽快服务于红象草生态栽培与种养循环技术规范施用,建议标准发布后,要做好宣传培训、加大贯彻实施和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等工作。具体来说:(1)加大宣贯力度。一是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为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组织协会内/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培训学习。(2)加强标准实施评价。对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做好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