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选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二)茹志鹃与王蒙的短篇小说 茹志鹃(1925——1998)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 短篇小说《百合花》,深入地描写了男女青年之间清纯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个人情感由于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而遭到否定。于是,内心深处的绵绵情感不能流露。而当时的文坛上由于差不多全都描写阶级斗争,小说的情感基调也大多趋于高昂和亢奋,在这样的情况下,茹志鹃的《百合花》就显得别具一格了。 * 王蒙(1934-)是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的一位泰斗级人物,著名作家。当下,他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围,成为一个广有影响的知名文化人。他祖籍河北南皮龙堂村。王蒙早在1948所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曾任北京市东四区团委副书记,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新疆,曾任伊犁巴彦岱红旗公社二大队副大队长。复出后任北京文联作家,《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文化部长。 * 王蒙近影 王蒙新作:《尴尬风流》、 《王蒙自传》(三部) 《老子的帮助》等 * 1956年,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在第9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描写了某区委组织部新来了个年轻人林震,他了解到组织部长刘世吾和工厂建党组长刘新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敏感,对工作不讲原则,对人民失去了责任感,使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林震尖锐地批评了机关工作中的消极因素。 * 林震无疑代表着理想的一面,但从小说叙述的角度来看,他更像一只“眼睛”,小说的基本情节便是根据他的见闻和感受展开的,我们也从这只“眼睛”中看到了现实中诸多难尽人意之处,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新政权中旧官场的种种陋习。 * 3、郭小川等的诗歌创作 郭小川是当代的杰出诗人。在他数十年生涯里,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诗人的回答,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以至“文化大革命”十年,诗人的一系列优秀诗作,如《致青年公民》组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都较为清晰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 *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gftr fhtht 中国现当代文学 蔺春华 * 第六讲 1949—1976的文学概况 1949年------ 1966年-------1976年------- 1989年 十七年时期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1989年以后 九十年代文学 * (一)50年代、60年代的文学运动与思潮 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传播 (1)第一次文代会:是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全国即将解放的胜利形势。 (2)在论争中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地位 * 2.对《武训传》的批判 1951年,文艺界对孙瑜、李士钊编导的电影《武训传》,进行了全国性的批判。是以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而掀起的。当时认为它“狂热地宣扬了武训精神”,即所谓的“阶级投降主义”与“若操奇行”;宣扬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贬低了农民革命运动等。实践证明当时的批判是“非常片面的,非常极端的,也是非常粗暴的”。以行政领导和群众运动的方式对待学术问题,是不可取的。 *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2年,胡风又发表了对文艺问题的不同意见,受到文艺界的批评。文艺界在批评胡风的追随者舒芜的同时,指出胡风等人的文艺思想“是一种实质上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文艺思想”,并对此展开批判。胡风不服,于1954年7月向党中央递交了长达30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史称“30万言书”),为自己进行了辩护,同时还提出改进文艺组织领导方式和改革文艺工作的建议。 * 毛泽东予以首肯。但不久,《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