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_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儒家发展历程的 第一个阶段 形成 春秋战国(先秦)的儒家思想 儒家发展历程的 第二个阶段 独 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 (1)“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但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无为而治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即位后,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3)董仲舒借用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思想对儒家经典重新解释,创立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儒家发展历程的 第三个阶段 从危机走向复兴 四、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儒学新发展 1.共同的时代背景: (1)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3)思想:理学走向极端。 四、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儒学新发展 1.共同的时代背景: 四、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儒学新发展 1.共同的时代背景: 四、明末清初的四位思想家—儒学新发展 1、共同的时代背景: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3)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中华文明的发展自古至今未曾间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主流思想的传承和演变。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形成于秦汉,其后儒家兼收并蓄佛教、道教等其他学说的一些思想内容,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内容。 在中国向近代化的转型过程中,儒家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时至今日,它在中国及东亚社会中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政治 明亡后,士大夫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 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外部: 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社会根源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理学走向极端 主张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影响 具有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现实意义 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注意: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的原话 孔子: 克己复礼“ 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 罢黯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和一,天人感应 二程: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朱熹: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 有理而后有气 王阳明: 字宙便是吾心“ 心即理“ 心外无物 李贽: 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 行若猪狗“ 人有男女之分, 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 天下之治乱, 不在一姓的兴亡, 而在万民的忧乐” 工、商皆民生之本“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发挥孔子博学与文,行已有耻思想 王夫之: 天地之化日新, 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几点基本认识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3、儒家思想是在历史上以孔子的原始儒家为核心吸收了各个流派的思想形成的 4、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取决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 儒家思想自身的变化 5、对于儒家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剥离封建糟粕,取其合理内核。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