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财务报表.pptx
会计学原理;【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财务报表的概念、种类和编制要求
2.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概念、作用、编制基础和基本结构
3.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4.理解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概念
5.理解几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引入案例;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二、财务报告的构成
关于财务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等,由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报表由企业自行规定。;三、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
(二)财务报告的时间要求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如果不能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时过境迁,这些信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无助于经济决策。所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三)财务报告的形式要求
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四)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1)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包括结算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在年度中间,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2)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第二节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相关两个期间的比???数据。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提供比较资产负债表,所以,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需要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分别填列。
表中“年初数”栏内各项目数字,应根据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期末数”是指某一会计期末的数字,即月末、季末、半年末或年末的数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期末数”栏内的数字,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账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和明细账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第三节利润表;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报表中至少应当反映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提供比较利润表,所以利润表各项目需要分为“本期数”和“上期数“两栏分别填列。
利润表中“本期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在编报某月、某季度、某半年利润表时,填列上年同期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利润表时,填列上年全年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期数”栏。;利润表的编制流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第四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为基础,计算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第五步,以净利润(或净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基础,计算综合收益总额;
第六步,以净利润(或净亏损)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第四节现金流量表;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库存现金
(二)银行存款
(三)其他货币资金
(四)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三、现金流量表的格式
现金流量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表首,第二部分为正表。
表首概述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报表所属年度、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
正表反映现金流量表的各项内容。正表内容有五项:一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二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四是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五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