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

发布:2017-03-25约8.8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 学 2017.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Fe 56 Zn 65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A. 酒曲捣碎 B. 酒曲发酵 C. 高温蒸馏 D. 泉水勾兑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碘酒可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消毒杀菌 B.天然氨基酸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是两性化合物 C.食盐、糖、醋可作调味剂,不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船舶外壳装上锌块,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 3. 已知8838Sr位于IIA族,下列有关S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8838Sr的中子数为38 B.最高化合价为+2 C.原子半径:Sr Ca D.氢氧化物为强碱 4. 某同学进行SO2的性质实验。在点滴板a、b、c处分别滴有不同的试剂,再向Na2SO3固 体上滴加数滴浓H2SO4后,在整个点滴板上盖上培养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试剂 实验现象 a 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 b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c NaOH溶液(含2滴酚酞) 红色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a、b均表明SO2具有漂白性 C. c中只可能发生反应:SO2 + 2OH—==== SO32— + H2O D. c中所得溶液的离子浓度一定存在关系:c(Na+)+c(H+) = 2c(SO32—) +c(HSO3?) + c(OH?) 5.下列污水处理的方法中,表示其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混凝法,用明矾做混凝剂:Al3+ + 3H2OAl(OH)3 + 3H+ B.中和法,用过量CO2中和碱性废水:CO2 + 2OH— ==CO32— C.沉淀法,用Na2S处理含Hg2+废水:Hg2+ + S2— == HgS↓ D.氧化还原法,用FeSO4将酸性废水中Cr2O72—还原为Cr3+: Cr2O72—+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 6. 生活中常见的荧光棒的发光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 H2O2 → 2 + 2CO2 二苯基草酸酯 上述反应产生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分子后,使染料分子释放出荧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是酯的水解反应 B. 荧光棒发光过程涉及化学能到光能的转化 C. 二苯基草酸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 D. 二苯基草酸酯与草酸( )互为同系物 7. 为了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 + H2O2 ==== I2 + 2OH? 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C.③中得到的上层溶液中含有I? 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 8. 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如下: ① 向浓H2SO4乙醇混合液中滴入乙酸后,加热试管A ② 一段时间后,试管B中红色溶液上方出现油状液体 ③ 停止加热,振荡试管B,油状液体层变薄,下层红色溶液褪色 ④ 取下层褪色后的溶液,滴入酚酞后又出现红色 结合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加热利于加快酯化反应速率,故温度越高越好 B. ③中油状液体层变薄主要是乙酸乙酯溶于Na2CO3溶液所致 C. ③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酚酞溶于乙酸乙酯中 D. 取②中上层油状液体测其核磁共振氢谱,共有3组峰 9. 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 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pH = 2 B.b点,c(CH3COO-) c(NH4+) C.c点,pH可能大于7 D.ac段,溶液pH增大是CH3COOHH+ + CH3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