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docx
PAGE
1-
稻米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稻米油的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以稻米为原料,经压榨、精炼等工艺制成的食用植物油。稻米油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的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益处。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稻米油的生产企业需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本标准规定了稻米油的质量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稻米油在感官要求、理化指标等方面有所区别。例如,一级稻米油要求色泽金黄、透明度高,酸价不超过0.2,过氧化值不超过0.1,而三级稻米油则允许色泽略深,酸价不超过1.0,过氧化值不超过0.5。以我国某知名品牌为例,其一级稻米油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年销量达到数十万吨。
(3)本标准还规定了稻米油的包装、标签、运输和储存要求,以保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签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息。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据统计,我国稻米油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二、技术要求
(1)稻米油的技术要求包括原料的选取、加工工艺、理化指标、感官评价以及微生物指标等方面。原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无虫蛀的稻米,确保油脂的品质。在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压榨和精炼技术,如低温压榨、物理精炼等,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稻米油中的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方面,要求酸价不超过0.2,过氧化值不超过0.1,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超过0.2%,同时要求碘价在70-100之间,以保证油脂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以某知名品牌为例,其稻米油产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2)感官评价是稻米油技术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油品色泽金黄、透明度高,无异味,具有稻米油特有的香味。具体感官评价标准包括色泽、透明度、气味、滋味和杂质等项目。例如,色泽要求达到GB/T5525中规定的标准,透明度要求达到GB/T5525中规定的标准,气味和滋味应具有稻米油特有的香气,无酸败、苦涩等不良风味。此外,杂质含量要求不高于0.05%,以确保油品的纯净度。
(3)微生物指标方面,稻米油应符合GB2716中规定的食用油卫生标准。具体要求包括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个/mL,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100mL,致病菌不得检出。这些微生物指标保证了稻米油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此外,在加工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某知名稻米油品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微生物指标的稳定达标。
三、检验方法
(1)稻米油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是通过观察、嗅闻、品尝等方式对稻米油的外观、气味和滋味进行评价。检验人员需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对样品进行色泽、透明度、气味和滋味等方面的感官评价。理化检验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碘价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进行定量分析。微生物检验则是对样品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通常采用微生物培养和计数的方法。
(2)在进行感官检验时,检验人员需按照GB/T5525的规定进行操作。对于色泽和透明度的评价,可以使用比色计进行测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气味的检测可以通过嗅觉进行,但需在标准化的气味评价室内进行,以避免个人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滋味评价则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确保样品处于适宜的口感状态。理化检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采用滴定法,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采用烘干法,碘价则通过滴定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检验通常采用平板计数法,如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测。
(3)对于稻米油的检验,实验室应按照GB/T2716和GB2716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在检验过程中,应确保所用试剂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检验时,实验室应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理化检验,实验室需对标准溶液、校准曲线和空白样品进行控制,以减少误差。在检验报告的编制中,应详细记录检验过程、数据和结果,确保检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四、标签、包装、运输和储存
(1)标签方面,稻米油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标签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例如,某品牌稻米油产品标签上标明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克稻米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约70克,维生素E约20毫克。此外,标签设计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