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地方行政体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唐朝后期地方行政体制
篇一:2016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
2016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1942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任家村出土的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禹鼎。记述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侵犯周王朝的东部、南部疆土,周厉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前往征讨。作器者禹受武公之命,率军参战,俘获噩侯驭方而平定叛乱。据此可知
A.血缘疏远导致诸侯叛乱 B.诸侯能与周王分庭抗礼
C.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 D.禹因为军功而铸造此鼎
2.战国时期秦国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对于秦地的作用是
A.减少黄河水患冲击 B.沟通了秦地与蜀地
C.秦国经济实力增强 D.推动小农经济产生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到了集市,拿到了鞋子,却发现忘了带尺码。等到他取回尺码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从此寓言故事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坊市制已经存在 B.交易场所固定化
C.集市有时间限制 D.郑国人不会变通
4.从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到战国以后,原来被视为戎蛮的秦、楚两国,与韩、赵、魏、燕、齐并列七雄。这一变化说明
A.华夷观念改变B.周朝历史结束
C.民族融合加快D.诸侯争霸激烈
5.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字发展至汉朝隶书时被取名为“汉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由来说明
A. 后世官方字体是隶书 B.汉朝的影响力强大
C. 汉隶适应大一统需要 D.隶书是成熟的文字
6.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先后消灭了臧茶、韩信、韩王信、彭越、英布、张敖、卢绾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又赐封九位同姓诸侯王,管理燕、代、赵、齐、梁、楚、淮南、淮阳和吴国,以后又陆续增加了中山国等。汉高祖的做法意在
A.确保政权长治久安 B.用同姓抑制异姓王
C.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D.争取同姓亲族支持
7.汉武帝之后儒学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适应建立“大一统”的需要 B.儒家思想是完美无缺的
C.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 D.其他诸子思想一蹶不振
8.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 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
9.北宋仁宗时,传闻曾经有地方官在“盗贼”临城时放弃抵御,开城犒赏。这则传闻最能反映
A.宋代存在严重的官贼勾结现象 B.宋代的地方政权军事实力弱小
C.北宋阶级矛盾极度尖锐 D.北宋地方长官不懂军事
10.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明确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一规定反映出
A.市民阶层要求统治权 B.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11.据《宋史·苏颂传》记载,北宋熙宁二年,金州知州张仲宣因贪赃枉法而被判死刑,司法官对其处以脊杖刑和黥刑,然后发配海岛。审刑院知院事苏颂听闻此案后,向宋神宗上奏说,古代刑不上大夫,虽然张仲宣不值得怜悯,但处罚过重使大夫的名誉受到了污辱。宋神宗认为有道理,于是免除了张仲宣的杖刑和黥刑,将其流放贺州。这表明
A.古代礼制影响现实政治 B.理学观念影响案件判决
C.大夫阶层拥有政治特权 D.统治者统治缺乏公信力
12.镇市是连接城市、乡村的贸易点。宋代,政府开始在镇市设置“监镇”,负责管理税收和维持治安。北宋神宗时期,全国镇市已达一千八百多个。据此可知宋代
A.城乡二元结构受到冲击 B.镇市的经济地位日益显著
C.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强 D.地方税收主要依赖于镇市 13.宋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这表明北宋书院
A.是由政府兴办的官方学校B.学术研究氛围比较宽松
C.成为儒生躲避迫害的场所D.受到中央集权政策的影响
14.朱熹与其弟子问答时曾说:“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对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B.天理与人欲是统一关系
C.天理与人欲是包含关系 D.天理与人欲是从属关系
15.在儒家观念中破坏先人遗体就等于对先人不敬。虽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