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肾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查房.docx
一例肾恶性肿瘤患者护理查房
一、病例汇报
(一)基本资料
患者赵先生,58岁,男性,因“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1个月余”入院。赵先生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平时生活较为规律,但工作压力较大,有吸烟史30年,平均每天吸烟1包。
(二)现病史
1个月前,赵先生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不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无腰痛、腹痛等不适。血尿呈间断性发作,有时自行缓解,未引起赵先生重视。但随着时间推移,血尿发作频率逐渐增加,遂来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赵先生精神、食欲尚可,睡眠一般,体重无明显变化。
(三)既往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160/100mmHg,平时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四)体格检查
T36.5℃,P78次/分,R18次/分,BP135/85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五)辅助检查
1.?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0-2/HP,蛋白(+)。
2.?肾功能:血肌酐80μmol/L,尿素氮5.0mmol/L,尿酸350μmol/L,肾功能基本正常。
3.?泌尿系统超声:左肾实质内可见一大小约4cm×5cm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4.?腹部CT平扫+增强: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可能性大。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
通过以上病例资料,赵先生被高度怀疑患有肾恶性肿瘤,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肾恶性肿瘤相关知识、护理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二、疾病相关知识
(一)肾恶性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肾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肾脏的恶性肿瘤,常见类型有肾细胞癌、肾盂癌和肾母细胞瘤等。肾细胞癌占成人肾恶性肿瘤的80%-90%,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肾盂癌则多起源于肾盂黏膜上皮;肾母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儿童。
(二)发病原因
虽然肾恶性肿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吸烟、肥胖、高血压、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石棉、镉等)以及遗传因素等都与肾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像赵先生有长期吸烟史,这无疑是他患肾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三)病理生理
肾细胞癌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逐渐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肺、骨、肝等远处器官,也可通过淋巴转移。肿瘤细胞的生长会破坏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尿液生成和排泄,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血尿:这是肾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呈间歇性发作。就像赵先生,就是因为间断性无痛肉眼血尿才发现疾病。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肿瘤侵犯肾盂或肾盏黏膜,导致黏膜出血。
2.?腰痛:多为钝痛或隐痛,局限于腰部或上腹部。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引起肾包膜张力增加时,可出现腰痛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腰痛。
3.?腹部肿块:当肿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不过早期肿瘤较小,往往不易被发现,只有在体检或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被摸到。
(二)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的一些物质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和代谢紊乱。比如患者可能会感到莫名的疲倦,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体重也逐渐下降。
(三)转移症状
如果肿瘤发生转移,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这也是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病情会更加复杂,治疗和护理难度也会增加。
四、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1.?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于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患肾、肾周脂肪、肾周筋膜及区域淋巴结。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组织,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2.?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一些肿瘤较小、位于肾脏边缘的患者,可考虑保留肾单位手术,如肾部分切除术。这种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肾组织,以维持肾脏功能。赵先生的肿瘤大小和位置,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适合保留肾单位手术。
(二)靶向治疗
对于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见的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靶向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这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三)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近年来在肾恶性肿瘤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像帕博利珠单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