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市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基本标准(2013 年版)
第一部分 CT 配置基本标准
一、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 60 张以上,或年门急诊量>15 万;专 科医疗机构床位 30 张以上,年门急诊量>10 万。
医疗机构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科室,具有放射科、检验科、 病理科等医技科室。
放射科人员、设备配备齐全。至少有 1 名从事 CT 工作 5 年
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至少 有 2 名取得 CT 上岗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资金有保障。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六)符合卫生、环保等部门有关要求。
二、公立医疗机构
(一)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
1.医疗机构规模:
配置临床实用型 CT:必须有完善的内科、外科及相关临床科室,
具有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80 万人次, 年出院人数>2 万人次。
配置临床科研型、科学研究型 CT:必须有完善的内科、外科及相
关临床科室,具有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至少有 1 个省
部级及以上重点专科。年门急诊量>120 万人次,年出院人数>2.5 万
1
人次。
2.医疗机构科研能力:
配置临床实用型 CT:近 3 年相关科室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
题不少于 3 项;发表论文不少于 10 篇(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不少 于 5 篇)。具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配置临床科研型、科学研究型 CT:近 3 年来相关科室承担省部
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不少于 4 项;发表论文不少于 15 篇(其中 SCI 论文 不少于 5 篇)。具有省部级二等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3.放射科人员资质:
配置临床实用型 CT:至少有 3 名从事 CT 工作 5 年以上并具有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含硕士学历医师 1 名。至少有 5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配置临床科研型、科学研究型 CT:至少有 5 名从事 CT 工作 5 年
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含博士 学历医师 1 名。至少有 5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 1 名具有中级及 以上职称。
以上人员均须具备 CT 上岗资质。
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良好,资金有保障。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符合卫生、环保等部门有关要求。
(二)三级专科医疗机构
1.医疗机构规模:
2
配置临床实用型 CT:具有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 年门急诊量>30 万人次。
配置临床科研型、科学研究型 CT:年门急诊量>50 万人次。至少 有 1 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专科。
科研能力:参照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要求。
放射科人员资质:
配置临床实用型 CT:至少有 2 名从事 CT 工作 5 年以上并具有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含硕士学历医师 1 名。至少有 3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配置临床科研型、科学研究型 CT:至少有 3 名从事 CT 工作 5 年
以上并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含硕士 学历医师 1 名。至少有 3 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 1 名具有中 级及以上职称。
以上人员均须具备 CT 上岗资质。
(三)二级医疗机构
1.医疗机构应具有一定的临床规模,其临床各科应具有较高的水
平,有完善的内科、外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具有放射科、检验科、病理 科等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30 万人次,年出院人数>8000 人次,年 手术人次数>2000 例。
2.人员资质:
至少有 1 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和 3 名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含具有硕士学历医师 1 名。至少有 1 名具有中级
3
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以上人员均须具备 CT 上岗资质,不包括回聘、兼职和顾问。配
置第一台 CT 可根据其地理位置、专科特点等适当放宽要求。一级医 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诊所不配置 CT。
三、配置 CT 数量要求
配置第 1 台 CT 的医疗机构应符合上述基本标准。
配置第 2 台 CT 的医疗机构应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年门
急诊量>80 万人次,年出院人数>2 万人次,年手术人次数>5000 例。 或原 CT 年检查量>25000 例,或单机日检查量>100 例。
(三)配置第 3 台 CT 的医疗机构应为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年门急
诊量>150 万人次,年出院人数>3 万人次,年手术人次数>8000 例。 或原 CT 年检查量>40000 例,或单机日检查量>100 例。
(四)配置第 4 台 CT 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门急诊量>300 万人
次,年出院人数>4 万人次,年手术人次数>16000 例。或原 CT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