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发布:2025-03-30约1.9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争爆发的相关史实;

2.认识一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目录;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7月28日,奥、德对塞宣战;

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对俄国宣战;

8月13日,英法对奥匈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情景探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华工参战;(五)美国参战;(六)俄国退出一战;(六)俄国退出一战;(七)特点;(八)影响;(八)影响;(八)影响;(八)影响;(八)影响;思维点拨;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情景探究;知识拓展;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课堂小结;习题检测;1.19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几家大银行开始投资土耳其铁路建设。为争取巴格达铁路的修筑权,德皇威廉二世于1898年访问土耳其,并在演讲中称自己是土耳其苏丹至死不渝的朋友。1899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科尼亚—巴格达—波斯湾铁路租借权的“初步协议”。德国的上述举措()

A.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体现了德国军国主义思想滋长

C.反映了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意在推动土耳其的工业化进程;2.“此战是一场消耗战。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初次登上战争舞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在这次战役中,协约国军以损失61.5万人的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这次战役()

A.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 B.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C.导致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D.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3.1912年刚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就发布《大总统令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和《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禁贩运“猪仔”文》,民国政府开始下令搜捕客头,查处客馆。据此可知()

A.减少劳动力外流是政府首要任务 B.华工出国务工开始有了政策依据

C.这有利于打击非法掳掠华工行为 D.华人华侨的往来行为被严令禁止;4.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中国“以工代兵”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

A.有利于战后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B.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促使华工精神享誉于国际社会 D.动摇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5.《凡尔赛条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了对德国的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条约》束缚 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C.德国成为二战的战争策源地 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6.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实际只有两点:一是规定缔约国要“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发展并维持一有力量之政府”;二是“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即美国主张的门户开放政策。材料说明这一条约()

A.维护了主要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 B.客观上对中国有道义保护的作用

C.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 D.承认了伪满洲国政权的存在;7.美国历史学家休斯指出:“正是第一次大战,使得欧洲社会不可能在旧基础上重建。这次战争‘为未来洗好了牌’;它造成一种人们无法维持国内国际稳定的局面,从而下一次大战终于不可避免。”此观点()

A.揭示了一战后国际体系的不稳定 B.承认了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C.预告了法西斯势力必将再起战端 D.指出了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8.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美国意在()

A.表达对凡尔赛体系的强烈不满 B.增强国联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C.操纵国际联盟以谋取世界霸权 D.缓和国际关系提倡民族自决;感谢您的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