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ppt

发布:2017-04-01约7.33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普发明 2009.5.11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认识和把握科 学 发 展 观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就要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 实践是实现成才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义,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关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所谓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二次大战以后,人们一度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把财富增长速度看作衡量发展的基本尺度。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经济增长了,但是社会问题并不可能随之解决,甚至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比如,有些国家经济增长了,却出现了资源消耗过度、污染严重的问题。1972年召开的国际环保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对发展的认识更深了一步。人们由此总结出,发展是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概念,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扩大人们的选择余地,而不仅仅是增加收入。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的基础就体现在“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方面。“全面”针对的是片面的经济发展, “协调”针对的是孤立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就是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 可能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一个国家或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并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5.为谁树立科学发展观? 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确立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 人;使全体人民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