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ppt

发布:2022-11-17约2.17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畜牧业区 三河马、三河牛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舍饲养畜牧业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1)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2) 宜农荒地数量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 黑土肥力高。 (4) 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 (5) 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分析: (6)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高 1.地位: 2.特点: 3.经营: 4.主要粮食作物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生产 国营农场规模大 春小麦 水稻 玉米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场机械化生产 分布: 水稻—— 小麦—— 玉米—— 东部山间河谷盆地 辽河、松花江流域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 松嫩平原 2、地区专业化生产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所以东北平原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3. ①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展种植业; ②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农业发展方向 人口激增 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荒漠化、 盐碱化、自然灾害频繁、污染严重 导致 表现 四.农业发展方向 如何发展 1.平原区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1.能通过图表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分析东北农业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3.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原因; 4.能说出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地租 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条件 范围 位置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东部 纬度:40°N—53°N 海陆:临渤海和黄海 ① ③ ③ ③ ② (1)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等 1.自然条件 描述东北地区等降水量线和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 由南向北递减 品种有限 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A B 一年一熟 牲畜防寒问题 春秋低温冻害 降水季节变率大, 易产生水旱灾害。 C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农作物生长期长 病虫害较少,品质高 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积雪春季融化,缓解春旱 C D A B (2)地形 思考 东北地区包括哪三大地形单元?分布如何? 这些地形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土壤 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还有大量的宜农宜牧荒地和沼泽湿地。 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 农牧兴工 工促农牧 机械 化肥 工业 原料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经营规模大,商品率高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工业基础良好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新疆南部建设成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鲜花种植业 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活动:分析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 2 3 4 二、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地域性 1 耕作农业区 平原 北小麦 中玉米 南水稻 2 林业和特产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柞蚕茧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