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015届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高三二模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 2015.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Mg 24 Si 28
选择题(共20题 每小题6分 共120分)
6.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室安全
A.金属钠时强还原剂;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C.氢氧化钠对蛋白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D.乙醇为可燃性液体。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化学与生活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是主要是纤维素和蛋白质,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属于合成材料;
D.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
△8.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 === Na2O2
B.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3++3NH3?H2O=Al(OH)3↓+3NH4+
C.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3Fe+4H2O= Fe3O4+4H2↑
D.二氧化氮溶于水有硝酸生成:3NO2+H2O=2HNO3+NO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 ?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是
D.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可加入铁粉,再过滤
B.为除去溴苯中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再分液
C.为除去乙炔气中少量的H2S,可使其通过CuSO4溶液
D.为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可使其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实验中的物质除杂问题
A.除去
B.溴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溶液与溴苯分层,后分液;
C.除去乙炔中含有的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硫化铜沉淀;
D.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应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0.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在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
B.溶液中OH—向电极a移动 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解析】该题考察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
A.氧气在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极为正极,a极为负极,A对;
B.因为a极为负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B对;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C错;
D.负极是氨气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向a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
11.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氧化性:Cl2Br2I2
B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
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随后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得到蓝色溶液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D
向漂白粉中滴入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Cl2
【答案】D
【解析】该题考察了化学基本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A.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后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只能推测出氧化性顺序,A错;
B.将铝片放入盐酸中,H+浓度是随着反应进行不断降低,结论若正确,则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的速率是开始即很快而后逐渐减慢,反应最开始几乎无气泡的原因是铝表面有氧化铝,B错;
C.蔗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即可水解,生成葡萄糖,应再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为碱性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在进行反应,C错;
D.在酸性条件下漂白粉中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生成次氯酸是品红褪色,D对。
12.恒温恒容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
MgSO4(s)+CO(g)MgO(s)+CO2(g)+SO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
n(CO)/mol
n(SO2) / mol
0
2.0
2.0
0
2
0.8
4
1.2
6
1.2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