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分项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露筋 a、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b、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大于钢筋净间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c、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d、浇筑高度超过2m,应采用串桶或溜槽下料,防止离析; e、模板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f、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震动棒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 g、拆模时间根据同条件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3、蜂窝 a、认真设计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b、混凝土应拌和均匀,其搅拌延续时间应符合要求,塌落度应适宜; c、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应设溜槽或串桶; d、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下表中的数值,并防止漏振; 序号 振捣工具 浇筑层厚度 备注 1 插入式振动棒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2 平板振捣器 ≤200mm e、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带浆下料法或赶浆捣固法。振捣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震动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f、混凝土每点的振捣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振捣有效半径,可参考下表采用,合适的时间一般是:当振捣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出现气泡和混凝土表面出浆液状态即可; 塌落度(mm) 0~40 40~80 80~120 120~170 170~200 200以上 振捣时时间(S) 22~28 17~22 13~17 10~13 7~10 5~7 4、孔洞 a、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振实; b、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浇筑应在侧面加开浇灌口来下料,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继续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c、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成40°~45°角斜向振捣,插点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d、控制好下料,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大于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 e、砂石中不得混有黏土块、发现木屑、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要及时清除干净; f、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5、烂脖子 a、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台阶(板或底板)混凝土浇筑完,间歇1.0~1.5h,沉实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以阻止根部混凝向下滑动; b、基础台阶或柱、墙底板浇筑完毕后,在浇筑上部基础台阶或柱、墙前,应沿上部基础台阶或柱、墙模板底板圈做成内外坡度,待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在将下部台阶或底板混凝土铲平、排实、拍平。 6、缝隙、夹层 a、认真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b、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置串桶或溜槽下料; c、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浇筑,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 序号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最大间歇时间(min) 备注 1 ≤C30 ≤25°/>25° 210/180 2 >C30 ≤25°/>25° 180/150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果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接缝处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一层水泥浆或浇筑5~10c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浇筑10~15cm厚石子减半的混凝土,以利良好结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 5)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