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地构造学_7-1课件.ppt

发布:2017-03-09约小于1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Tectonics 第四节 大洋盆地演化-威尔逊旋回 一. 威尔逊旋回 由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 (J. T. Wilson) 提出的假说,认为大洋盆地从开始拉开、发展、形成到衰减和消亡是有旋回性的。假说主要根据现今地表大洋的观测。 东非裂谷 红 海 | 亚 丁 湾 大西洋 南非-南美大陆的漂移 南美洲 非洲 太平洋 太平洋 地中海 洋-陆 碰撞(由被动陆缘-主动陆缘) 喜马拉雅山 Plane Section 后喜马拉雅山 二. 威尔逊旋回缺点 对大洋演化各个阶段的具体过程没有考虑,事实上每个过程都很复杂。 裂解的大陆不可能在原处闭合,即使重新闭合了,也不可能再在原处裂开,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具有旋回性。 没有对走滑和转换构造给予解释。 没有包括大洋闭合消失后发生的陆陆碰撞阶段。 没有对地体构造给予解释。 750Ma-Present day 190Ma-Present day 第五节 板块构造对地槽地台理论的解释 一. 构造单元地对应关系 二. 对地槽褶皱带和地台的解释 现在的研究表明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褶皱山脉都是板块汇聚边界的产物。 地槽回返和褶皱山脉的形成从根本上说并非原生的垂直运动导致的,而是板块汇聚和水平方向挤压作用的结果,这也解释了褶皱山脉中广泛发育的紧闭倒转褶皱和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 地槽和造山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造山作用并非起因于地槽本身,而是邻近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槽沉陷-大洋拉开出现大西洋陆缘; 地槽成熟-大洋开始闭合,岛弧形成阶段; 地槽回返-大洋消失,岛弧仰冲到大西洋型陆缘之上。 地台实际上就是大陆板块。 实际上,地槽褶皱带的演化一般以大陆克拉通的破裂为开端,以陆陆碰撞为终结。 Home work 2 论述传统地槽地抬理论和现代板块构造理论的优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