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论文: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造性思维论文: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教师应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建的思维。特点是: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是指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形成新的信息。聚合思维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其实,任何认识过程、创造活动,都要经历发散→聚合→发散→聚合这样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土壤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措施
1.扎实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流畅性应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都算出了梯形的面积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作支撑,推导才得以进行。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突破口。
3.善用“问题情境”,诱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例题“一段公路长40千米,甲车5小时可以行完全程,乙车4小时可以行完全程,现在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去掉“长40千米”这个条件,能不能解答?怎样解答?经尝试,学生发现用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表示公路长,都能求出两车相遇时间,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4.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进行知识“再创造”。
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师随机给出一大堆数,让学生通过计算,分别找出能被2、3、5整除的数,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最终得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