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本节课围绕首都北京展开,通过介绍北京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让学生了解首都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使学生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3.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对比北京与其他城市的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北京作为首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故宫、天安门等著名古迹。
-认识北京的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
2.教学难点: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如何理解现代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平衡。
-学生对北京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理解,以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北京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地理教具(地图、模型)。
-课程平台:人教版地理课程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电子课本。
-信息化资源:北京城市景观、历史建筑图片库,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地考察视频、学生互动地图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中国的象征?
2.提出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哪些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城市布局?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北京的地理位置(5分钟)
-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展示地图,强调其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背靠燕山,面向渤海。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北京的地形对城市发展和交通的影响。
2.北京的历史文化(10分钟)
-介绍北京的历史,从元大都到明清两代的都城,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展示故宫、天安门等著名古迹的图片,讲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北京的城市布局(10分钟)
-讲解北京的城市规划,展示城市地图,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和交通网络。
-强调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布局特点,如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
4.北京的现代发展(5分钟)
-介绍北京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如奥运场馆、绿化工程等。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分析北京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2.提问: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
3.提问:北京的城市布局有哪些特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如何演变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北京的历史文化?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地位。
2.布置作业:收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介绍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长城、明十三陵等历史遗迹。
-北京城市发展规划:探讨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如“疏解非首都功能”政策、城市副中心建设等。
-北京国际交流:介绍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京科技创新:展示北京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研究北京的历史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历史文化古迹,如故宫、天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