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改革五大热点问题.ppt

发布:2015-09-10约字共1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改革有关热点问题 省教育科学院 郭晚盛 通讯地址:太原市解放路大北门东头道九号 电话: 3045379(办)3194749(宅) 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态势 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课程改革这个核心领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一个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 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必须明确三点认识: 不要有神秘感,《课程改革纲要》是多年来基础教育工作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不要犹豫,不应观望,《课程改革纲要》是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宪法”。 课程的概念变了,《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要关注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 第一部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1、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解决课程目标上:知识技能取向的问题) 目中无人到以人为本(我国基础教育现状) 育人目标的综合性、过程性。 课程标准案例 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2、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解决课程结构:以分科、学科、必修课程为主问题) 影响课程的三个永恒要素:社会、科学、学生。 目前学校的三种主要课程类型 学科-活动 分科-综合 必修-选修 九年义务教育课时总计(比例) 语文:20%-22% 数学:13%-15% 体育:10%-11% 艺术: 9%-11% 品德: 7%-9% 科学: 7%-9% 综合实践:6%-8% 历史与社会:3-4% 新的课程设置: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三课时(小学三年级开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3、目标之三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解决课程内容繁、难 、偏、旧,重书本知识的问题)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 包罗万象-精心选择 课程标准案例: 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语文标准) 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速度、证明技巧的训练。(数学标准) 高考的导向 “考试说明”在能力要求中有这样一条: 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通常不是在课本中已有的,但又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如:“山西假酒”、“汽油无铅化” 联系生活 紧跟时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4、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解决课程实施重接受式学习,以讲解式教学为主的问题) 学习方法的选择是由课程目标决定的 生物标准案例: “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5、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解决课程评价:选拔取向的问题) 内容:一元-多元 方法:片面量化-质量统一 主体:单方-多方 重点:结果-过程 新旧课程考试与评价制度比较 (1)标准化答案 鼓励个人思考 (2)书面测验 论文答辩制作 (3)知识技能技巧 参与多样化创新 (4)被动评价 自我反思 (5)区分排名推动学习 淡化区别个人隐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6、目标之六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