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基于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的精准思政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基于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的精准思政研究》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基于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的精准思政研究
课题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张三(教授),主要成员:李四(副教授)、王五(讲师)、赵六(讲师)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实现精准思政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实现精准思政教育。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国外高校还注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国内高校还注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发展趋势
(1)个性化、精准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精准化,通过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2)多元化、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立体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究内容
(1)多维度预警模型的构建: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2)高校学生群体画像的融合:通过收集和分析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社交行为等数据,构建高校学生群体画像,为精准思政教育提供数据支持。
(3)精准思政教育的实现:根据多维度预警模型和高校学生群体画像,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社交行为等数据,构建高校学生群体画像。
(3)数据分析法: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
研究路径
(1)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收集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社交行为等数据,构建高校学生群体画像。
(2)第二阶段:数据分析,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
(3)第三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融合高校学生群体画像,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详细阐述课题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
(2)学术论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3)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10月-2024年3月: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收集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社交行为等数据,构建高校学生群体画像。
(2)2024年4月-2024年9月:数据分析,构建多维度预警模型。
(3)2024年10月-2025年3月: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4)2025年4月-2025年12月: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推广实践应用。
人员分工
(1)张三(教授):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和协调。
(2)李四(副教授):负责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
(3)王五(讲师):负责数据分析和多维度预警模型的构建。
(4)赵六(讲师):负责制定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推广实践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