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教材归类整理1.docx
PAGE
PAGE1
“基本国策、战略、方略、方针”类
基本国策:
发展战略: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建成科技创新强国要坚持的方针: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的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7.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目标”类
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奋斗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两个一百年目标: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目的”类
发展的根本目的:
创新的目的:
“本质”、“实质”、“性质”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
8.我国的国家性质:
9.9.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9.社会主义的10.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根本”类
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中国人自信的根本所在(根本原因):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国家的根本法:
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发展的根本目的:
党的根本宗旨:
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
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基本”类
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3.基本国策:
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5、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党的基本路线:
8.宪法的基本原则是:(1)(2)
9.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10.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1.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2.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13.人的基本情绪:
14.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15.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6.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18.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9.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20.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21.公民的基本德行是:
22.我国的基本国情: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发展”类
1.新发展格局:
2.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4.走什么样的文明发展道路:
5.新发展理念:
6.高质量发展:
7.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
“核心、重心、中心”类
1.全面创新的核心:
2.民族精神的核心:
3.时代精神的核心:
4.依法行政的核心:
5.司法改革的核心是:
6.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8.宪法的核心内容:
9.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0.宪法的核心价值: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2.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13.国家的核心利益:
13.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1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5.我国的工作中心(我们坚持的中心工作):
“必然选择、关键抉择”、“智慧选择”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坚持绿色发展,我们的必然选择:
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原则类
1.国家机构的(工作)组织活动原则:
2.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3.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遵循的原则:
4.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5.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6.一项民法原则:
“主要、重要、主题”类
社会的主要矛盾:
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自强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人民政协两大主题:
“必由之路”类
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3.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理念”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