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doc

发布:2018-09-26约10.01万字共1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23 页 2009—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 2012年高考 1. [2012·江苏化学卷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D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图1所示装置中氢氧化钠会与Cl2反应。 B. NH4Cl晶体受热分解,会“假升华”。 C.纯碱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此装置,改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的组合中进行。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实现分液。 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蒸干、除杂、萃取、分液为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2. [2012·江苏化学卷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A.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5 \* GB3 ⑤ B.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D.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A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 、Fe3+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3.[2012·江苏化学卷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出现白色沉淀 H2SiO3的酸性比H2CO3强 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虽然实验现象均有固体析出,但一是盐析,一是变性;一是可逆变化,一是不可逆变化。 B.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就得出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是不合理的,若溶液中有SO32-也出现白色沉淀。 C.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应为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沉淀向着溶解度更小的方向转化,结论应该是Ksp(AgCl)>Ksp(AgI)。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4. [2012·海南化学卷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 D 【解析】银与氨水不反应,应用稀硝酸清洗,A选项错;硅酸钠具有粘性,能将玻璃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故硅酸钠溶液不能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B选项错;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由于HCl具有挥发性,三氯化铁会水解彻底,生成Fe(OH)3,C选项错;锌能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故D选项正确。 5. [2012·海南化学卷8]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 BaCl2和(NH4)2S04 B . AgNO3和NH4C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