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下地理第六章教案.doc

发布:2017-10-21约1.12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吕坤林 课时 1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 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难 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旁注 〖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____、B____ C_____、D___。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____,②是_____。 〖讲解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的概况:①范围,②地形,③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 〖活动〗 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二、黑土地 黄土地 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主要的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问题:春旱。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课堂小结〗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链接会考〗1.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黑、吉、辽 B.鲁、苏、皖 C.甘、宁、川 D.鄂、豫、赣 2.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作业布置〗地理填空图册 口答。 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 思考发言。 东北:黑土地 (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 (冲积扇平原) 阅读P11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阅读并发言。 完成P12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思考并回答。 教后记: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地理教案 课题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型 新授 时间 备课组成员 于再红 主备 吕坤林 课时 2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比较东北三省内地形和气候差异。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根据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根据东北三省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结构特点。 5.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