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鲁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13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学案.docx
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
第三节 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1.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举例说出不同海岸带利用方式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学习策略】
大影响。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大影响。
【课前调研】
收集资料,讲述出去到海边旅游看到的不同海岸的类型有哪些?说一说它们
的特点与同学交流。我的成果:
的特点与同学交流。
我的成果:
【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阅读景观图和课本填写表格
1、海岸
(1)狭义的海岸指的是潮间带。潮间带是介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滩涂。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环形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
2、海岸的类型及其利用
阅读课本与景观图填写表格,掌握海岸的类型与特点及开发利用的方向。
类型
基岩海岸砂质海岸
特点 利用 典型地区
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
红树林海
海岸
岸
珊瑚礁海
岸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海岸带及其利用。
海岸带定义: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①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③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资金等优势。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① ;② ;
③ ;
④城市建设;⑤临海工业;⑥ ;⑦ 。
案例分析1:多媒体展示上海港的位置和码头、经济腹地图片以及数据资料,思考:
航行条件水域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
航行条件水域条件停泊条件
筑港条件
依托城市
陆域条件
腹地条件
案例分析2:多媒体播放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海滨风光短片、海南岛的景色,
思考:
海洋旅游的优势何在?我国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岛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
阅读课本图文讨论分析: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有哪些?
1、海平面上升产生的原因是
2、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有
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有
【典型例题】
1、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图中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
2、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苏北滨黄海地带有贝壳砂堤存在,当地居民称为“地骨”。由生活在潮间带的贝类死亡后在海岸线相对稳定时形成的。其地势高亢,海拔3-5米,蜿蜒起伏。其中以西冈规模最大,北起云梯关、阜宁羊寨,经龙冈、大冈延伸至
东台境内,甚至向南延至长江南岸。
材料二:右图苏北西冈贝壳沙堤示意图
下列地质作用与贝壳沙堤的形成有关的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搬运 C.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简述图中集镇分布特点 ,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
贝壳砂堤是当时海平面 (填上升或下降)的象征,简述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江苏沿海的危害及对策?
10.(10分)(1)B (2分) (2)沿贝壳沙堤分布(1分) 贝壳堤地势较两侧高,受洪水威胁小(2分) (3)下降(1分) 危害:淹没低地;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加剧。(共2分,写出二点即可) 对策:加固和提高海岸防护堤坝的设计标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避其锋芒而后撤,放弃现有沿海地区。(共2分,写出二点即可)
【知识构建】
【重点图像】
1、认识主要的海岸类型
2、海平面上升的危害
【拓展阅读】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海滨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科植物为代表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属常绿阔叶林。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呼吸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另外,它还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红树林中的树种以红树科为主,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