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30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发布:2025-02-22约1.3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报告

PAGE

1-

2024-2030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

1.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发展背景

(1)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作为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已达到约3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约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凭借其体积小、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激光雷达行业的技术热点。以特斯拉为例,其ModelY车型已开始采用全固态激光雷达,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自动驾驶能力。

(2)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的发展背景还受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欧洲和我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技术创新方面,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技术不断突破,如硅基光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芯片尺寸缩小、性能提升。此外,资本市场的热捧也推动了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的发展,众多初创企业和传统芯片厂商纷纷布局该领域。

(3)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的发展背景还与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密切相关。除了自动驾驶领域,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在无人机、机器人、测绘、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以无人机为例,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应用使得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市场份额将超过10%。

2.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政策环境

(1)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政府在2020年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旨在推动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发展。该计划预计将投资超过200亿美元,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美国交通部(DOT)也在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据统计,2020年美国DOT为自动驾驶相关项目拨款超过1亿美元。

(2)在欧洲,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同样对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委员会计划在2021-2027年间投资约1000亿欧元用于数字和绿色转型。此外,德国、英国、法国等欧盟成员国也纷纷推出各自的自动驾驶和激光雷达发展政策,如德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商业化。

(3)在我国,政府对于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的发展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自动驾驶列为国家战略。随后,我国多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北京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并计划在2023年前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此外,我国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也加大了对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政府对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3.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产业链分析

(1)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产业链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应、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应用产品开发等。在原材料供应环节,硅、光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是制造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关键原料。例如,硅材料供应商如SUMCO、GlobalWafers等,为芯片制造提供了高质量的硅晶圆。

(2)芯片设计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涉及到激光雷达芯片的算法、架构、性能等方面的创新。在这一环节,众多国内外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如美国的VelodyneLiDAR、Ouster等,以及中国的禾赛科技、北科天绘等。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了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3)制造环节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涉及芯片的流片、封装、测试等步骤。在这一环节,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大厂以及国内的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都具备生产高性能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的能力。封装测试环节则由专业的封装测试企业如日月光、安靠等负责,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在整个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企业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

1.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规模分析

(1)根据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全固态激光雷达芯片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约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40%。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的需求驱动。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