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physics(a)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理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
大学物理(A) Physics()0603001C
课程性质: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二学期56学时,第三学期56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理工科本科专业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
后继课程:电工电子学
教材:《》Physics()0603001B
课程性质: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二学期96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理工科本科专业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
后继课程:电工电子学
教材:《》()0603001C
课程性质: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二学期40学时,第三学期40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理工科本科专业
先行课程:高等数学
后继课程:电工电子学
教材:《》
课程编号:0602001
大 学 物 理(A)
Physics A
总学时:112
总学分:7
课程性质:基础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二学期56学时,第三学期56时
使用专业及层次:理工科本科专业
相关课程:高等数学
教 材: 《》
第二章 牛顿定律 (3学时)
牛顿运动定律;
力和物体受力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力学单位制;
*2—5 非惯性系、惯性力。
基本要求: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物理实质,使用力的概念、正确分析物体受力。
掌握隔离体法求解一般的力学问题。
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概念,只介绍作直线加速系统。
了解力学中单位制和基本量的意义。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9学时)
动量原理,冲量、动量;
质点系统的动量守恒及其应用;
3—3 变力的功、功率;
3—4 质点动能原理;
3—5 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所作的功;
*3—6 一对内力所作的功;
3—7 势能(万有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
3—8 力学体系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3—9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3—10 碰撞(完全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基本要求:
1. 掌握动量、冲量和动量原理,并理解各量的矢量性、状态过程的特征。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简单系统力学问题。
掌握功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作用在质点上变力作功,理解与过程有关的性质
4.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并能用他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重力、弹性力的势能、会计算万有引力势能。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分析、解决简单力学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了解普遍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理解心对心的完全弹性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四章 刚体的转动 (4学时)
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与线量关系;
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
角动量;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1. 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及角量和线量的关系。
2. 理解转动惯量、角动量(动量矩)的概念。
3. 掌握转动定律,并能分析、计算有关简单的力学问题。
4. 理解刚体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分析、计算有关力学问题。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8学时)
准静态过程;
内能、功、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基本要求:
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功、热量、内能等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及理想气体定压、定容摩尔热容量。
掌握卡诺循环,能熟练计算热机循环效率,了解制冷系数。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了解熵的统计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6学时)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平衡态;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实质、温度的微观实质;
能量按自由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