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缺血性脑血管并的药物治疗进展.ppt

发布:2025-03-08约3.82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概述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脑血栓多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而脑栓塞常由心脏并发症(如风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A粥样硬化、二尖辨脱垂等)、胸部手术、气胸、气腹等气体栓塞及脂肪、癌肿栓子等,进入脑动脉,二者均可以引起血管闭塞和脑梗塞(死)的发生。目前治疗这类疾病主要是通过恢复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方面。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改变:①能量代谢障碍ATP耗竭,神经元细胞膜离子泵功能障碍,脑细胞水肿,以及神经细胞合成RNA、神经递质和细胞成分功能障碍。②兴奋性氨基酸(EAAs)增加引起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并抑制其再摄取,导致胞外浓度明显增加,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等神经毒性。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Ca2+超载大量的谷氨酸对EAAs-R的多种受体亚型的过度刺激导致Ca2+通道开放,大量Ca2+内流和细胞内Ca2+释放,造成细胞内Ca2+超负荷,引起神经细胞膜脂质释放、细胞骨架蛋白和核酸解体、神经元坏死。④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增加大量Ca2+内流,引起磷脂酶C和A2的激活,继而导致了神经细胞膜脂质释放AA增多。AA经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途径产生白三烯(LTs)和血栓素A2(TXA2)增多。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通过神经细胞膜脂质成分重构途径生成增多。LTs,TXA2,PAF等脂质降解产物引起脑血管强烈收缩、白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内皮细胞损伤、膜通透性增强、血脑屏障开放,加重脑水肿。⑤自由基生成增加与再灌注损伤通过影响线粒体呼吸链、AA代谢途径和白细胞途径产生自由基;缺血再灌注也可大量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各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种细胞器解体,加重脑水肿。⑥脑水肿加重脑缺血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可影响局部微循环,进而引起血流淤积、微血栓形成、脑灌流量减少。这些改变又加重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灶相对于周围脑组织处于高渗状态,大量水分向缺血灶渗透,进一步加重脑水肿。脑水肿又导致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①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可阻断脑梗死病理过程。包括:抗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抗血小板药、Ca2+拮抗药、血管舒张药等。②防治缺血性脑水肿应用脱水药物可以纠正脑缺血引起的细胞毒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③血液稀释药这类药物能改善脑循环降低脑细胞比容、增加脑脊液、增多氧释放。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④神经保护治疗应用脑血管保护剂等神经保护药旨在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脑组织代谢和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一)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的药物1.Ca2+拮抗药正常情况下,细胞内Ca2+浓度较低而细胞外则较高,这种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是靠细胞膜上的离子泵维持的,是一种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脑缺血时,ATP迅速耗竭,导致大量Ca2+流入细胞内,并促进细胞内Ca2+释放(内质网、线粒体中贮存的Ca2+)引起Ca2+超载,兴奋性递质谷氨酸释放,造成缺血性脑损伤。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a2+拮抗药不仅能改善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缺血,而且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为:①直接抑制Ca2+内流及细胞内Ca2+的释放,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及脑代谢,间接地降低谷氨酸释放,减轻其神经毒性。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稠度。③对抗Ca2+超载造成的脑损伤。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