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寓言故事(大全五篇) .pdf

发布:2024-12-13约1.06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寓言故事(大全五篇)

第一篇: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寓言故事

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寓言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

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

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

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

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

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

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

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

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

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

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

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

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

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

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

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

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

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

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

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

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

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

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

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

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

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

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

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

羲之带回去了。

第二篇:王羲之《兰亭序》东晋书法家

《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

《禊贴》。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此

地有

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chóng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一觞一咏,亦清流激湍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

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

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

山北面的兰亭集会,举行驱除不祥的礼俗之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

里,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高茂

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

引(溪水)作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