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pdf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计划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总学时:_____
4、课程学分:_____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程,它是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
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
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
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
(2)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
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方法。
(3)了解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结构、
设计和选用原则。
(4)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2)能够进行常用机械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4)具备一定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机械设计概论
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机械
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讲解平面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机
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阐述速度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4、平面机构的动力分析
介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计算方法、驱动力和阻力的确定、机械的
效率和自锁。
5、机械传动
(1)带传动
包括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链传动
讲述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
受力分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3)齿轮传动
涵盖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
尺寸计算,齿轮的啮合传动,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直齿圆柱
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锥齿轮的设计计算。
(4)蜗杆传动
介绍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
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效率计算,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6、轴系零部件
(1)轴
讲解轴的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2)轴承
包括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选用,滚动轴承的寿命计
算和组合设计,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3)联轴器和离合器
介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和选用。
7、机械零件的连接
阐述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预紧与防松,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键连接和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和选用。
8、机械零件的强度
讲解材料的疲劳特性、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和接触强度计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作业等多种教学方
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3、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