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百强校】河北市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9月摸底联考语文题库.doc

发布:2017-05-15约4.3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 A .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 .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 D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 .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 .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 ) A .天意意 B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 . “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 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沉醉东风 对酒 卢 挚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释】:① 与曹操的(短歌行)相比,虽然都有“人生几何“的提问,本曲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9.这首散去的最后两句“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对全曲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6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l ) 《庄子·逍遥游 》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官斌》中“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