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算法与程序设计-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6-12-10约4.2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算法与程序设计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课题 2.4.1 For循环语句 教学内容 粤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第一讲For循环语句 课标要求 (二)1.(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 2. 掌握用For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能力目标 1. 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独立完成简单循环结构算法的设计。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科技兴农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用它来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 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开始学习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VB语言中的FOR循环语句,使学生学会循环控制结构,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材首先由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故事及案例引入,然后给出循环语句的格式,再讲解其执行过程,最后给出实践的程序。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对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有关语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初步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编写程序,在对这些内容加强复习巩固的同时,指出它在顺序执行、选择执行程序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时,它们就有一定的困难,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设计思想 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我把教材“实践”中的“输出10以内的偶数”作为引入例子,讲解循环语句的格式、流程图,再由引入例子讲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循环次数等,然后引入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故事及案例,由学生分小组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它进行探究,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在评价作品再通过实践进行熟练,然后进行小结,最后出示拓展问题,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样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法 讲解——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 探索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 引 入 新 课 二、 学 习 新 知 三、 自 主 探 索 四、 评 价 小 结 五、 拓 展 提 高 提问:怎样在屏幕上依次输出10以内的所有偶数。 ? ? 诱导:如果要依次输出100甚至1000以内的所有偶数。怎么办? ?? 当然也可以使用顺序结构这种方法,但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怎么改进? ? 观察:程序主体中除了常量不同外,其他部分完全重复,其通式为:print i(i为2,4,6,8,10),只不过要重复五次,可以考虑,回过头去再执行一次……,当然要控制好次数,这就是循环的思想。利用循环结构,使我们只要通过少量的语句,让计算机重复执行许多次,从而完成要求。 ? 问题:重复要做的事情就是循环体。在上例中循环体是什么? ? ? 如果一直持续执行循环体就会形成死循环,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 引入计数器的概念:利用计数变量来控制循环执行的次数 在上例中,常量呈一定规律变化,后一个常量总比前一个常量大2。即i=i+2。 问:“i=i+2”表示什么? ?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一些操作并不复杂,但需要反复多次处理的问题,如人口增长统计,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增长情况,银行存款利率的计算等。对于这类问题都可用循环结构的程序来去实现它,现在我们先来学习FOR循环结构。 出示课题 For循环结构也称For-Next循环或计数循环。 1、[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变量] [Exit For] Next [循环变量] [说明] ①For语句:称为“循环起始语句”或“循环说明语句”,其作用是确定循环变量的值如何变化,从而控制循环的次数。 ②“循环变量”:也称“循环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或“循环计数器”。它是一个数值变量,但不能是下标变量或记录元素。 ③“初值”、“终值”和“步长”可以是常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