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词语辨析(必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务员考试常考词语辨析
“违反”和 “违犯”的辨析
“违反”与“违犯”都有“违背”的意思,但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妨害”和 “妨碍”的辨析
“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授权”和 “受权”的辨析
二者区别很大,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即施事和受事的区别。“授权”,主语是施事,是你把权力交给别人,叫授权给某人;“受权”,主语是受事,是你被别人交付了权力,是别人给你权力。
“截至”和 “截止”的辨析
“截止”和“截至”是两个意义相近且有所区别的词,也是比较容易用错的词。“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截止”强调的是行动的停止,不再发展;“截至”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事件仍可能会发展。
“斥责”和 “诘责 ”的辨析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责备”的意思,主要区别是:“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斥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诘责”是“用盘问(或追问、反问)的口气来责备对方”的意思。在强硬的程度上,
“保障”和 “保证”的辨析
“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保证”是说担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
“化验”和 “检验”的辨析
用化学方法来检验,叫做“化验”,否则只能说“检验”。
“整个”和 “全部”的辨析
一个整体的东西,才能说“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国家”。由许多个体合成的东西,应该说“全部”,如“全部存款”、“全部书本”。如果是人,就用“全体”,如“全体教师”。
“制定”和 “制订”的辨析
“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和“订”:“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都是定出某项规章的意思。“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它所支配的对象多含有长期性、稳定性,一般不能轻易更改,如制定宪法、章程、五年规划等;“制订”则指创制、拟定,它所支配的对象是未曾有过的,含有“首创”意,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短期内更易、补充,如制订防治“非典”方案、网络保护条例、反恐合作意向等。一般而言,“制定”较“制订”严肃,“制定”的对象是“制订”对象的进一步延伸。
“做客”和 “作客”的辨析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这个词用得较多。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
“国是”和 “国事”的辨析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启用”和 “起用”的辨析
二者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度过”和 “渡过”的辨析
“渡”从水度声。指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远渡重洋|横渡长江。引申为通过,跨过,“由此到彼”:渡过难关。又引申为渡河的处所,即渡口。“度”,过,由此到彼。着重在时间:度日如年|欢度春节。 “度过”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青年时代、节日、光阴、岁月等。着重在时间:他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渡过”指横渡江河湖海,由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我们渡过了长江。 有时也指通过困难、危机等。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年轻”和 “年青”的辨析
“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如:①年青一代。②你正年青,应专心学习。它只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而不能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它一般不用于比喻。
“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如:①年轻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