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docx

发布:2025-03-03约1.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

咳嗽患儿如何合理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

推荐意见1:不推荐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1A)。

推荐意见2:建议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咳痰费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时,可在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后酌情选择适宜的祛痰药;对剧烈或频繁的干性咳嗽、影响生活和学习时,首要是明确病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短期使用镇咳药缓解症状(GPS)。

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抗组胺药治疗?

推荐意见3: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抗组胺药治疗(1B)。

推荐意见4:对于伴有明显流涕、鼻塞、打喷嚏的急性咳嗽患儿,可尝试酌情短期谨慎使用第1代抗组胺药联合减充血剂治疗2~3d观察疗效,如有效则可用至5d(GPS)。

推荐意见5:对于变应性鼻炎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推荐口服第2代抗组胺药(1B)。

临床问题3: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是否需要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治疗?

推荐意见6:不建议慢性非特异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LTRA治疗(2B)。

推荐意见7:对于考虑与哮喘喘或变应性鼻炎有关的慢性咳嗽LTRA治疗(2B)。

临床问题4:咳嗽患儿是否需要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当有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推荐何种抗菌药物?

推荐意见8: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抗菌药物(1A)。

推荐意见9:当临床考虑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时,建议首选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常规疗程为5~7d。当存在青霉素过敏或药物可及性问题时,可选用口服二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C)。

推荐意见10:对临床考虑百日咳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患儿,推荐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1B)。

推荐意见11:对不伴有提示其他诊断的特异症状或体征的慢性湿性咳嗽患儿,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前提下,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14:1)25~30mg/(kg·次)(按阿莫西林剂量计算),每12小时1次,并予观察、等待和随访。若考虑为PBB,疗程至少2周(1B)。

临床问题5:如何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患儿?

推荐意见12:不推荐PIC患儿常规使用抗菌药物(GPS)。

推荐意见13:在进行鉴别诊断后,对咳嗽剧烈或顽固性咳嗽的PIC患儿,建议可酌情选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LTRA或支气管舒张剂治疗(2D)。

临床问题6:咳嗽患儿需要警惕哪些急危重症?

推荐意见14:主要包括显性异物吸入、急性喉炎伴喉梗阻、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或危重度)、重症肺炎、气胸、肺栓塞、左心功能不全等(2D)。

临床问题7:儿童咳嗽还可以引起除呼吸系统外的哪些征象?

推荐意见15:剧烈或长期咳嗽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皮肤、眼部等肺外系统征象,如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肌肉骨骼疼痛、肋骨骨折、缺氧性脑损伤、晕厥、失眠、抑郁、皮肤瘀点、紫癜和眼结膜下出血等(2D)。

临床问题8:咳嗽患儿何时需要考虑转诊呼吸专科或上级医院就诊?

推荐意见16:在以下情况下,基层全科医生或非专科医生应考虑将患儿转诊至呼吸专科或上级医院就诊(GPS)。

1.紧急转诊指征

咳嗽伴有其他可能提示潜在急危重症的症状,如无法缓解的喉鸣、声嘶、吸气性凹陷、严重喘息、明显气促、发绀、胸痛、咯血、持续呕吐或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惊厥发作、行为改变等,对婴幼儿需特别关注有无(可疑)异物吸入史。

2.普通转诊指征

(1)慢性咳嗽经验性治疗2周及以上效果不佳;

(2)提示有基础疾病或潜在严重疾病;

(3)疑似先天性或发育性缺陷;

(4)胸部影像学持续异常等需要支气管镜或其他检查辅助诊疗而缺乏相应设备和技术条件。

临床问题9:基层医务工作者诊疗咳嗽时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解释哪些内容?

推荐意见17: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也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要明确引起咳嗽的病因及相应的诊疗计划;要有足够的耐心接受边治疗边观察;告知疾病的可能病程、居家需观察的内容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建议等(2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