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家命制模拟题-历史模拟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举…岂徒篆刻雕虫而已哉,固将率性修道,以人文化成天下,上则安富尊荣,下则孝悌忠信,而建万批之长策。”据此可知,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B.有利于科技的发展进步
C.有利于同家的长治久安 D.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于,以便贸易,富民十犬户主之。其后,富者赀稍衰,不能偿其负,争讼数起。”据此可知
A.最早的纸币出现在网川地区 B.为解决铁钱弊端而发行交子
C.交子的出现加剧了社会矛盾 D.交子的出现使铁钱退出流通
3.黄仁宁在《万历十五年》中认为李贽在王阳叫心学的影响下,“存在着鼓励各人以白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由此可见,李贽的思想
A.与智者学派对道德的认识有些相似 B.与“万物皆源于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与儒家传统观念和思想基水相反 D.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同
4.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以前,洋纱市场仅限于华南各埠,到到70年代以后,扩展到了华北和内地各省,并深入到许多边远地区。洋纱深人内地反映了
A.中国纺织业水平急剧下降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机器生产取代了于『纺织 D.我国居民普遍崇洋媚外 、
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之所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就在于走出封闭,率先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外文化。…从而破除了白我中心以及对旧文化的迷信。”这说明维新思维
A.根除了中国的旧化 B.破除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使中国完全走出了封闭 D.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6.毛泽东曾说:“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民主制度 D.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
7.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而没有采取联邦制或其他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的有机结合 B.是中国历史上早已形成的固有制度
C.能够充分体现少数民族的政治独立 D.比联邦制更能体现中国的国家性质
8.下表为1992—2002年间我国城乡个体工商户与注册登记私营企业的变化情况表,这些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我国经济结构以个体经营为主体 B.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C.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D.我国公有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9.有学者指出:“在几乎所有其他智力创造的领域,罗马人曾是希腊人虔诚的学生,但在法律方面他们却是老师。在他们手里,法律第一次完全变成了科学的主题,他们从作为法律原材料的细碎规则中提炼出原则并精心构建成一个体系。”据此可知
A.法律制度是岁马人民创造的奇迹 B.罗马法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C.罗马法奠定西方法制文明的基础 D.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复制品
10.在过去的时代里,人是依附于神的;现在,已经由神转到以个人为中心,个人的发展成为人生的目标和价值。人们把这种个人的觉醒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认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所赐的,每个人充分发挥白己的特长才是对神最高的尊崇。材料评述的是
A.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1.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索可能是
A.弗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世界银行提供短期贷款机制
C.美苏两极格局趋向稳定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
12.目前“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尊重、利用与合作,义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这说明
A.多极化有利世界和平 B.“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C.霸权主义的威胁巳消除 D.美国已放弃建立单边世界的企图
13(25分)阅读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