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价值潜能、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pdf
2024年9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ep.2024
第34卷第3期JournalofXidi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4No.3
■教育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化叙事的价值潜能、现实挑战
与路径优化
12
杨会科,冷春春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陕西西安710126;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摘要: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的突破为新时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
能,推动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类创造
美的活动领域之一。借助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审美化的处理与表达,为
其实现审美化叙事赋能,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
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因此,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的价值潜能与面临的现实挑战,通过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需求,优化二者结合的路径,对革新高校思政教育范式、凸显思政教育的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叙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2X(2024)03-0113-07
收稿日期:2024-06-10
基金项目:第三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基于大学生阶段性成长特点构建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研究”(2023WSYJ100593)。
作者简介:杨会科(1989-),男,陕西宝鸡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
冷春春(2001-),女,贵州毕节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引言
审美化叙事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它强调在叙事过程中融入审美元素,使叙事不仅具有信息传递
的功能,还能引发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审美化叙事体现在其独特的抒情模
式和文体归属上,如“诗缘情而绮靡”,使得诗歌在记事、叙事的同时,保持了其文学性和文体本质。
作为叙事方式的创新探索,审美化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
方法,强调将审美理念恰如其分地融入整个叙事过程,借助文学、影视、艺术等多种途径的审美熏陶,
把系统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性内容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欣赏的感性体验的教育形式,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温度和实效。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特色的审美特性,又凸显了叙事价值中追求审美
境界的终极目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类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对话提示机制(Prompts),
[1]
能够驱动系统自主产出相应内容的高级智能技术。2022年底,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ChatGPT标志
着这一技术在文本生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因此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塑造大学生思想品质、引导其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而传统思想政治教
育的叙事方式往往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效能有限。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
大的内容生成能力、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分析等特点,蕴含着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价值潜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