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docx

发布:2018-11-21约7.04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篇一: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篇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全版1   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