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DOC

发布:2017-03-04约1.0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王安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重点: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⒉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及其具体内容。⒊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影响及其结果。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内容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根源及表现,并从中总结出改革的原因。逐渐形成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政策因素对一国政治的巨大影响。 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数据等来反映宋初社会积弊之深之久。 运用讨论法,深刻理解北宋前期政策给社会政治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对变法的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宋变法前国情的认识,充分体会国家政策对一国政治的重要性,培养其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流程】   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问:北宋皇帝愁什么?   答:……   投影:   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   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答:…… 投影: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问:封建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会导致什么后果?   答:人民起义。   投影: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也许有同学会说,农民起义各朝各代都有,没什么稀奇的。但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跟我们以前熟知的几场起义却有不同。哪里不同呢?   投影: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答:……   中国历史上,一般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一个王朝的末期,可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却是发生在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统治时期。为什么北宋的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呢?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爆发的?   答:……   我们发现: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往往容易导致发生农民起义。那么北宋政府有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答:没有。北宋王朝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北宋时期农民起义会这么早爆发了。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说明了北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与此同时,北宋还面临着严重的外患。   投影: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许多人在阅读宋史的时候,总感觉北宋政府似乎太“窝囊”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宋中期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也许我们可以从北宋初年的一场宴会说起。   投影:   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