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少年犯罪之衡量.ppt

发布:2017-02-05约2.1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少年兒童犯罪之概況 少年犯罪 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一條之一規定,少年事件分為少年刑事案件及少年保護事件兩類 依同法第三條規定少年有觸犯刑法法律之行為或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均由少年法院(庭)依少年事件處理法處理之 少年 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二條規定,係指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至於七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八十五條之一規定,如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則亦適用少年保護事件之規定,由少年法院(庭)處理之 整體少年兒童犯罪狀況 92年各少年法院(庭)審理終結裁判確定觸法之少年與兒童人數合計11669人 其中刑事案件493人佔4.22% 保護事件11176人佔95.78% 十年來犯罪概況 83年29367人 84年29397人 85年26900人 86年23069人逐年下降 ↓ 92年11669人 少年刑事案件減少的幅度較保護事件快 犯罪少年兒童有明顯減少的現象 犯罪人口率 近十年兒童犯罪人口率約在每萬人0.57至2.80人之間 近十年少年犯罪人口率約在每萬人59.98至119.56人之間 再犯罪率:大部分少年犯罪案件 由少部份少年所為 整體再犯率,近十年來少年兒童犯罪之再犯率維持在13.93%至27.64%之間,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92年再犯率27.32% 刑事案件再犯率約在21.92%至43.84間,92年再犯率33.82% 保護事件之再犯率13.5%至27.31 % ,92年再犯率27.04% 主要犯罪類型 近十年來少年兒童犯罪均以犯竊盜罪人數最多,佔四成以上 暴力犯罪部份,傷害罪於近年所佔全體少年兒童犯罪人數的比率持續增加 犯妨害性自主罪之少年兒童犯罪人數所佔比率亦持續增加 少年犯罪態樣及手法趨於多樣化及複雜化 個人特徵 女性犯罪比例有增加趨勢92年15.24% 犯罪人數朝高年齡層集中趨勢 教育程度歷年以國中肄業所佔比例最高,高中肄業之比例有增加趨勢 中輟生犯罪人數佔全體犯罪總人數比率有逐年下降趨勢 非在學少年兒童犯罪的複雜性及暴力性更甚於在學犯罪少年 11.72%為有就業者,以工廠工作為多 犯罪因素 近十年來犯罪原因多以因家庭因素而犯罪者罪多,其次為其他因素 92年則以因心理因素為最多;其次為其他因素;再次為家庭因素 犯罪因素 家庭因素→管教不當、破碎家庭 社會因素→交友不慎 心理因素→自制力不足 生理因素→性衝動 學校因素→適應不良、失學 其他因素→缺乏法律常識、好奇心驅使 刑事犯罪人數 近十年少年(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犯罪呈逐年減少趨勢 92年少年犯罪人數有11451人 其中刑事案件人數由83年之1182人減少為92年之476人,約為十年前的五分之二 而保護事件人數92年有10975人,約為十年前的二分之一 少年刑事犯罪之範圍 依年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包括 少年法院依調查之結果,認為少年觸犯刑罰法律且犯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 事件繫屬後少年已滿二十歲者 少年法院依調查之結果,認為犯罪情節重大,參酌其品性、性格、經歷等情狀,以受刑事處分為適當者 刑事案件之整體概況 近五年來少年刑事案件之犯罪類型主要為強盜搶奪盜匪罪、殺人罪、傷害罪、妨害性自主罪、毒品犯罪及竊盜罪,人數合計占各年全部少年刑事案件人數的82%以上 其中竊盜罪人數逐年地檢,傷害罪與妨害性自主罪人數有遞增現象 少年犯罪有暴力化的趨勢 兒童保護事件 依據刑法第八條第一項及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二十七條第三項、第八十五條之一第一項之規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由於其身心尚未臻成熟,為保護其身心之健全發展,應予以適當之保護,其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由少年法院適用少年保護事件之規定處理,而不科以刑事處分。 兒童保護事件 兒童保護事件人數呈現下降趨勢,92年有201人,為十年前的五分之一 歷年兒童保護事件有80%以上為竊盜行為,較屬單純之行為偏差 男性保護事件兒童人數有趨緩現象;女性保護事件兒童人數則占一定數量 發展趨勢1 整體少年兒童犯罪情勢持續穩定減緩 少年兒童犯罪之再犯率持續昇高 少年兒童犯罪類型趨於暴力畫與多樣化 竊盜罪仍居首位惟比例呈減少趨勢 毒品犯罪人數持續穩定 發展趨勢2 妨害性自主罪人數持續提高 女性少年兒童犯罪仍將維持一定比例 犯罪少年年齡朝高年齡層集中 中途輟學學生犯罪人數穩定趨緩 兒童犯罪持續呈現緩和趨勢 問卷調查研究 犯罪自陳報告研究顯示比官方資料多而普遍 犯罪被害研究指出青少年被強暴、搶劫、攻擊之比率比成年人高約二倍 少年犯罪之再思考 犯罪人數減少是否為犯罪狀況趨於改善? 再犯率 13%~27%如何降低? 暴力犯罪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