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_系统解剖学_神经系统传导通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2.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三)视觉传导路及瞳孔对光反射: 2. 瞳孔对光反射 (四)听觉传导路 二 、运动传导路 Motor Pathways 2. 皮质核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3. 上、下运动神经元 Upper,Lower Motor Neurons 4.锥体系损伤及表现 ⑥面神经核、面神经根、面神经损伤: (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 掌握内容: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 视觉传导通路交叉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 运动传导通路神经元的位置。 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神经元胞体的位置。 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 舌下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 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及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 了解内容:听觉传导路的途径和特点。 锥体外系的组成。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 皮肤的精细触觉 脊神经 (周围突) 脊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损伤及其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障碍。 ②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④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⑤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⑥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感受器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脊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脊髓小脑后束、前束 经小脑下、上脚 旧小脑皮质 1. 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路 感受器 脊神经 (周围突) 脊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后根 中枢突 皮肤 (Ⅰ、Ⅳ、Ⅶ层) 第2级神经元 白质前连合交叉 上升1~2节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 脊髓 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经延髓、脑桥、中脑 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损伤及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分布区的节段性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②后角损伤: 同侧支配区的节段性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③白质前连合损伤: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④脊髓外侧索损伤: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段)的痛温觉障碍 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⑥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⑦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⑤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损伤: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及表现 ①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损伤: 同侧相应支配区的痛、温觉及触压觉障碍 ②三叉丘系、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中央后回下部损伤: 对侧头面部痛、温觉及触压觉障碍 1. 视觉传导路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皮质 损伤及表现 ①视神经损伤: 同侧盲 ②视交叉中部损伤: 双颞侧偏盲 ③视交叉外侧部损伤: 同侧眼鼻侧半偏盲 ④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损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