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及诱发电位.ppt
正中神经传导腕肘潜伏期刺激.1刺激2记录.记录:表面电极刺激:刺激手柄3.5ms8.2ms距离mm:长度Diff.:4.7msC.V.:51m/s240感觉传导检查小指无名指距离刺激记录潜伏期ms2.6潜伏期ms3.1距离mm155速度m/s60距离mm175速度m/s56AVERAGING平均测量波幅、面积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测定技术与传导速度检查相同,使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流刺激强度在达到最大幅度诱发电位后,再将刺激强度增加30%动作电位不能在神经轴突全长扩布电刺激神经病变部位近端,反应幅度下降,刺激病变部位远端,反应幅度正常刺激位置选择同一神经干的不同端点神经传导阻滞计算传导阻滞率%=(患侧远端波幅-近端波幅)、/正常侧远端波幅×100%标准:幅度下降超过50%,不伴有肌肉复合电位时限增加(﹤15%)或波形改变,可考虑为传导阻滞意义:周围神经损害12异常肌电图壹插入电位延长:出现各种失神经支配波,正常运动单位。贰插入电位减弱或消失:见于废用性肌萎缩。叁肌强直电位:针电极插入或波动时瞬间猝发的高频放电。波幅和频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病。插入电位异常纤颤电位:失神经肌纤维动作电位波形:单相或双相电压:25-300μV频率:2-30Hz时限:0.5-2ms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肌肉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01电压:50-2000μV02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03时限:10-20ms04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05正相电位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时限宽,电压高,变动范围大,常为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表现。单纯束颤电位波形:4相以下电压:2-10mV时限:2-10ms复合束颤电位波形:5相以上时限:5-30ms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定性困难,可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如震颤、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神经官能症等。01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电压改变02电压5mV:巨大电位03时限延长,电压增高:脊髓前角细胞病。04时限缩短,电压降低:肌源性疾病。05时限延长,电压降低:周围神经损伤后或脊髓前角细胞疾患后严重麻痹的肌肉。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点图多相电位增加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肌原性疾病时限:3ms波幅:300-500μV位相:5-10相群多相电位:常见脊髓前角细胞及陈旧性神经损伤时限:3ms位相:10相波幅:高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神经肌肉疾患及癔症性瘫痪。01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呈现单纯相、混合相或单纯—混合相、混合干扰相。02病理干扰相:肌源性瘫痪03肌肉运动单位的疲劳:重症肌无力04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刺激电极:直径1cm,相距2-3cm的两个银质或不锈钢的圆盘。正常值:上肢50m/s桡神经偏快60m/s下肢40m/s纪录电极:针电极或表面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神经二端点间的距离(米)该段神经的传导时间(秒)MCV=病理表现正常轴突变性传导阻滞严重脱髓鞘病变 髓鞘损伤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上肢刺激点尺神经肘上尺神经肘下正中神经肘桡神经尺神经腕正中腕正中-尺掌臂丛腋窝下肢刺激点股神经腓神经腓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头部和躯干刺激点ErbPointThora-codorsalisLongThoracicCruralErbPointPhrenicSpinalXIAuricularPosteriorTrunkMediumLowerHigher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徐迪肌电图的概念纪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机能状态。BA组成:前角细胞、轴突及轴突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功能:髓意肌最小的功能单位运动单元组成:轴突、髓鞘、神经膜分类:有髓神经纤维兴奋以跳跃方式从一个郎飞结传至下一个郎飞结。无髓神经纤维兴奋以局部电流方式进行,即峰电位沿整个神经纤维的传导0102神经纤维组成:运动神经轴突(突出前)运动终板(突触后)间隙(突触间隙)功能:轴突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肌膜(运动终板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