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的讲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电生理讲座
身体的结构就像一个内部通讯系统,主要分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主要对人的行为和心理发号施令。神经电生理也就是通过神经系统的电活动研究人体的内部通讯系统所处的功能状态。
神经心理学正是把脑当作心理活动的物质本体来研究脑和心理或脑和行为的关系。把人的感知、记忆、言语、思维、智力、行为和脑的机能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量的关系,通过解剖、生理、生化等术语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
导 论
一、总论
神经电生理是指人体的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及肌肉的生物电位反应,它是建立在动作电位的基础上,采集人体的生物信号,进而对采集的信号波形加以分析研判,评定患者肌源性损害或神经源性损害的方法,包括脑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等。
主要分三种方法:一是肌电图(EMG),就是将单个或多个肌细胞,在各种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加以采集、放大、显示与记录,通过对肌电位的单个或整体图形的分析,以诊断疾病或评定功能的方法。二是神经电图(ENC),就是通过电刺激,采集动作电位,测定运动或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或研究各种电位出现的时间、电位的形态(时相)、宽度和幅度等参数。三是诱发电位(EP),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以特定的声光电等刺激,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大脑的相应部位产生与刺激相对应的生物电反应。
区别:脑电图是自发电位;肌电图诱发电位是经过外界刺激,神经通路上产生的诱发电位 肌电是收缩产生的电活动 。
二、种类
肌电图诱发电位的种类
肌电图:静息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干扰相、同步电位、单纤维;
神经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H反射、F反应、皮肤反应、瞬目反射、重复电刺激、运动单位计数;
诱发电位:听觉诱发、视觉诱发、体感诱发、运动诱发和事件相关电位等。
三、适用范围
医疗机构:用于协助确定患者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对病损部位精确定位。
司法鉴定:可用于司法鉴定,对神经损害程度和部位进行定性和定位,是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
科研院所:对由于神经系统造成的疑难病症进行研究,如重症肌无力等。对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客观反映大脑高级思维活动,窥视受试者的心理活动,是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
四、EMG检查方法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顺向法:按照感觉传导的通路检查,远端刺激,近端接受,常见正中神经、尺神经等;
2)逆向法:与神经传导通路反向,远端刺激,近端接受,常见腓肠神经、胫后神经等。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一般是远端记录,近端多部位刺激,通过测量两个刺激点间的距离,计算出该两点间的神经传导速度,(注意潜伏期临床意义)
五、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
运动传导:1、上肢常规检查正中神经( C5-T1 )、尺神经(C8-T1) 、桡神经(C5-T1)、肌皮神经(C5-7) 、腋神经(C5-6);
2、下肢常规检查腓神经(L4-S2) 、胫神经( L4-S3 ) 、股神经(L2-4) 、坐骨神经(L4-S3)。
感觉传导:1、上肢常规检查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肌皮神经延续)、前臂后侧皮神经(桡神经分支);
2、下肢常规检查胫后神经 、腓浅神经 、腓肠神经(S1、S2) 、隐神经(股神经的分支) 、股外侧皮神经(L2、L3)。
六、刺激
运动神经潜伏期
病理表现
上肢刺激点
下肢刺激点
头部和躯干刺激点
七、刺激与记录方法
3.5 ms
8.2 ms
距离 mm:
Diff.: 4.7 ms
C.V.: 51 m/s
240
正中神经传导
潜伏期 ms 2.6
潜伏期 ms 3.1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距离 mm 175
速度 m/s 56
AVERAGING
平均
感觉传导检查
腕管
F 波潜伏期30 至50 ms
尺神经F波
潜伏期逐渐延长
微移测试
通用神经传导速度 :不应期 CV General
4.00
3.00
2.00
1.80
1.60
4.00
3.00
2.00
1.80
1.60
不应期: 1.80 ms
在生物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发生反应。一般称此期间为不应期。
若电极的阻抗偏高,会减小传导速度波幅;
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相反- 会造成潜伏期计算错误;
将刺激电极的极性反置,会造成潜伏期延长;
刺激电极的正负极阻抗相差太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