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抗凝机制及与lmwh的区别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肝素抗凝机制及与LMWH的区别 主要内容 肝素、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前景 历史回顾 1916年,McLean发现了肝素 20多年以后,Brinkhous及其同事证实,肝素抗凝活性的激活需要一种血浆辅助因子 1968年,Abildgaard将这种因子称为抗凝血酶III,现在只称为抗凝血酶(AT)。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Rosenberg等人进一步阐明了肝素/AT的相互作用机制 XIa XIIa IXa VIIa - II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血酶III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蛋白C/蛋白S Xa VIIIa Va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凝血系统 凝血与抗凝系统 肝素与凝血因子的作用 AT-III结合 催化灭活含丝氨酸基团凝血因子IIa、IXa、Xa、Ⅺa 和 XIIa 。只有 1/3肝素分子产生(只有含有特殊戊糖结构的肝素才能与AT-III结合)。 促进内皮细胞释放TFPI 灭活 组织因子+VIIa复合物 肝素辅助因子II结合 直接催化灭活IIa因子,此效应需要高浓度的肝素 肝素的局限性(2) 物理学局限性 对与血小板或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结合的Xa因子不起作用. 无法灭活与纤维蛋白或细胞外基质结合Ⅱa (停用肝素或血浆肝素水平下降,结合的凝血因子被释放出来, 造成凝血活性的反弹,是血栓再闭塞的重要原因) 肝素的局限性(3) 生物学局限性 骨质减少症 是由于肝素抑制成骨细胞,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密度降低 血小板减少症(HIT/HITS) 是由于肝素与血小板4因子 (PF4)结合形成了与HIT抗体结合 的抗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多在应用肝素5-10天后发生,发生率3-5% 具有14个糖单位以上的肝素片断具有引起HIT的潜在可能 肝素的局限性(3) 肝素的局限性(3) 血小板减少症(HIT/HITS) 美国每年有1200万人因肢体或肺部血栓、心脏病或血管成 型术而接受肝素治疗 36万人发生HIT 12万人出现血栓并发症(静脉、动脉) 3.6万人死亡 Venous Limb Gangrene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Warkentin TE, Elavathil LJ, Hayward CPM, Johnston MA, Russett JI, Kelton JG. Ann Intern Med. 1997;127:804–812. HIT 处理措施 药物 可用 禁用 评价 华法令 x warfarin in the absence of an anticoagulant can precipitate venous limb gangrene 补充血小板 x infusing platelets merely “adds fuel to the fire” 低分子肝素 x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usually cross- react wit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after HIT or HITTS (HIT thrombosis syndrome) has occurred水蛭素/阿加曲班 x Beware renal insufficiency, antibody formation 血浆置换 x removes micro-particles formed from platelet activation; not a standard indication 阿司匹林 x can inhibit platelet activation by HIT 氯吡格雷 x antibodies Gp2b/3a受体 x 阻滞剂 肝素与血小板的作用 肝素与vWF结合,影响血小板的黏附,与肝素引发 的出血有关 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主要内容 肝素、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 低分子肝素的特点 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前景 低分子肝素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肝素 制备方法 速避凝 亚硝酸解聚法 法安明 亚硝酸解聚法 +Ultimol提纯 依诺肝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