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报告三_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研究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doc

发布:2017-08-14约2.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地点: 实 验 名 称 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研究 指 导 教 师 时 间 月 日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座位号 同组者姓名 评 分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结构。 2、研究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3、掌握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交流电压表 2、示波器 3、信号发生器 4、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原理 1、电路结构 在晶体管放大器的三种组态中,由于共射极放大器既有电流放大,又有电压放大,所以在以信号放大为目的时,一般用共射放大器。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是共射放大器广为采用的偏置形式,如图3. 1所示。它的分析计算方法,调整技术和性能的测试方法等,都带有普遍意义,并适用多级放大器。 图3. 1 2、静态工作点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当放大器 时,晶体管各极的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在特性曲线上所决定的点。 静态工作点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放大特性的好坏,为使信号得到不失真的放大,放大器的工作点一般选在 。但在小信号放大器中,由于输入信号小,运用范围也小,工作点可选低一些,以减少直流功耗。 通常,为了使工作点稳定,应先稳定ICQ, ICQ ≈ IEQ,因此,只要稳定了IEQ也就稳定了ICQ。 若忽略基极电流IBQ,则基极电位 ,它几乎与晶体管的参数无关,可视为恒定不变的;而 。 3、动态范围 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的峰值称为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动态范围的大小,与VCC、RC及工作点均有关系。只要选择适当,就能保证得到所需的动态范围。 4、频率特性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 和 的函数关系。画图时,曲线用频率的对数值(lgf )与AV(纵坐标不取对数)描点所得,它的横坐标只是用对数间隔标注,坐标标记仍是频率f ,而不是用频率的对数((lgf)表示。 图3. 2 5、放大倍数的测量 放大倍数是反映 的一个参数,有电压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之分;电压放大倍数是指输入、输出电压的 之比。 放大倍数的测量,实际上是交流电压的测量,对于低频正弦电压,可用晶体管毫伏表直接测量ui及uo。而对非正弦电压可通过示波器比较法进行测量。测量仪器连接如图3. 3所示。 图3. 3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机壳间的感应和干扰,必须将所有仪器的 连接在一起。示波器接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观察输出信号是否有失真(对于正弦波电压,应无明显的削波现象),因而,测量放大倍数,必须是在输出信号 条件下的放大倍数。如果信号波形已经失真,再测量放大倍数就毫无意义了。 实验内容 1、根据给出的单级放大电路进行电路连接。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所设计电路中集电极对地,发射极对地的电压时,如果VC = VCC或UCE = 0,则说明IC = 0,晶体管工作在 区;如果VC太小,即VE = UCE ≤ 0.5V,则说明IC太大,使RC上降压过大,晶体管工作在 区。上述两种情况都是静态工作点选择不合理,应调整 ,使IC,UCE符合规定值。在判明放大器不截止,也不饱和后,测量晶体管各极电压值,数据填入表3. 1。 表3. 1 3、测量放大倍数AV 按图接好电路,调节信号发生器,使输入f = 1000Hz,ui = 10mVrms的信号接至放大器的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出uo数据填入表3. 2。 表3. 2 4、研究负载RL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AV的影响 将外接载RL分别换成1KΩ、3KΩ和10KΩ,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o,数据填入表3. 3中。 表3. 3 5、按照表3. 4测量并绘制该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 表3. 4 6、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保持VCC、RC及ui不变,改变Rb1值,使工作点偏低(引起截止失真)和偏高(引起饱和失真),将静态工作点测量值记入表3. 5中,用示波器观察并绘下放大器输出的波形,记入图3. 4中,并用VE、VB、UCE测试数据说明是何种失真波形。 表3. 5 图3. 4 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1、静态工作点的分析:(提示: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实验数据是否与理论吻合) 2、交流性能指标的分析:(提示:放大倍数与负载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