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案例.doc

发布:2017-06-14约4.46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肖 耿 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中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③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完成~题。.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江苏、内蒙古 B.湖北、吉林 C.广西、黑龙江 D.湖南、新疆.受粮食品种效益差别的影响,四大作物持续两年呈现两增两减格局,今年尤为突出,即水稻、玉米增加,小麦、大豆减少。乙省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 B.土壤C.技术D.政策 5.河流①、②、③依次是 A.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B.澜沧江 金沙江 怒江 C.黄河 金沙江 澜沧江 D.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6.照片中的景观分布在P地河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B.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 C.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D.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由于地形地势、各民族的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国的农耕种植业与畜牧业一直在地域上呈分离的状态。下图为我国农牧界线变化趋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 7.关于我国农牧界线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界线大体在我国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范围内变动 B.自汉代以来,农牧界线不断向北、向西推进 C.界线以东以南是从事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D.人口激增、农业技术进步与气候变暖等是导致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 下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图与气候要素图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条曲线表示地形剖面、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其中表示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乙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海洋性强 C.气候类型多样 D.雨热同期 读下图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据1990~2010年,A.B.第二 C.第三D.第一全面逐大量引加快A.B.C.D.B. C.降水量和蒸D.年太 14.造成 A.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太 C.地形南高北低 下面两幅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回答15—16题: 15.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图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8.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则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低温 C.旱台风 D.暴雨高温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回答~2小题。 2.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小华沿丙线路到陕西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尽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特征是 A.沟壑纵横 B.一望无际C.丘陵广布 D.山河相间 读下图,完成2~2题。22.④所在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横断山区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年太阳总辐射量③地小于①地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云量多B.地势高,空气稀薄C.纬度高,太阳高度小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2.③地主要经济作物与生长条件相匹配的是 A.甜菜、棉花——气候适宜 B.甘蔗、水稻——地势低平 C.油菜、甘蔗——热量充足 D.棉花、谷子——降水适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据材料回答2~2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