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同志在高职高专院校书记院校长暑期读书会上的讲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刘希平同志在高职高专院校书记院(校)长暑期读书会上的讲话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日期:2014-08-26
(2014年8月21日)
一年本科、一年高职举行读书会我们已经举行了8年,其中高职高专开了3次。第一次我们讨论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第二次讨论的是专业建设,第三次讨论的是“双师型”队伍建设。这次我们讨论教学创新。这个主题今年年初教育厅布置年度工作时就确定下来了,因为我们认为这方面问题比较多,校内校外都有许多反映,有必要在读书会上组织书记、院(校)长好好想一想,好好议一议。这也是当前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所要抓的重要工作。学习“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既要着力理解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又要着力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教学创新,是我们学校最为基础的工作。作为学校,抓好教学,抓好人才培养永远是我们第一位的任务。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就是应该在教学创新上用气力。事实上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李克强总理在接见代表讲话中,刘延东、马凯两位副总理在大会报告中,都强调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
围绕教学创新,这两天我们大家听了专家的报告,看了一些资料,刚才几个学校又介绍了他们的探索和做法。大家都会有所触动和收获。希望大家回去以后都能够把这种触动和收获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一个学校都行动起来,以更自觉、更主动的行动,多形式、多途径、多领域推进学校的教学创新。
——我们应努力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深入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教育抓教学创新,既要做“教”的方面的文章,又要做“产”的方面的文章,更要做二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方面的文章。谁结合得好,融合得深,谁的学办的就会好,这是一定的,这是所有成功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共同经验。这些年,我们各个院校在这方面都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这集中反映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如果说这些年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进步比较快,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因素。但也应该看到,与产教深度融合要求相对照差距还很大??离我们要达到的目标相差还很远。尤其是校企合作,数量不少,全省平均每所高校合作企业达到260多家,但真正很紧密合作的企业不多。
我们应切实把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重心放在“深”字上。首先是立足所在区域、所在行业,调整优化我们的专业设置。我们每一所院校,甚至每一个专业,都应该明析自己依托的区域或行业,都要有自己依托的区域和行业,弄清楚自己站在什么地方,为谁培养就业者?设置专业,我们要先把这一点想明白,不做水中的浮萍。坚持按区域、行业需要来设置专业,既考虑为区域、行业现实发展服务,又考虑为区域、行业升级转型服务。力求所设置的专业更有前瞻性、引导性,为区域和行业的明天发展培养力量。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的。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在学校的定位上,要有这样的前瞻。努力减少甚至果断地砍掉那些没有区域、行业背景的专业,或者说不明确的专业。
其次,精选企业,培育有深度的合作关系。精选的企业,应在区域或行业有较大影响,并代表发展方向,同时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很好的理解、参与兴趣和较强的需求意愿。合作不在于数量,贵在质量。合作不仅应落在学校层面,更应落在二级学院和专业层面。我们要争取每一个专业,都有支撑建设的核心合作企业。应积极的选择企业性集团或行业组织进行合作,以此来扩大合作的影响范围,提升合作的层次水平。
再次是强化利益联系。深度的“产教融合”应建立在产和教的彼此利益关切和紧密联系上。毫无疑问这需要产教双方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不容否认,现在在“产教融合”上,“产”缺少主动性,政府缺少有效的政策和政策落实。我们有理由对“产”方,尤其是政府提出要求。办好职业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但从务实出发,求人不如求己,我们更应该自己多做些努力,关键是要增加对政府、对企业的吸引力。培养的人才更为企业和政府所需要、所倚重。作为高职院校,还要能力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及管理的难题,我们既要培养人才,还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践当中的难题。不要一讲到合作和融合,就让企业提供设备、实习机会、安排就业岗位,就是向政府要钱要人,而应该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我们的作用,让他们感到需要我们,离不开我们,我们很有用,我们很关键。关于这一点,我们许多学校都有着深切的体会,特别是现在发展势头很好的学校,这方面的体会更深。还要深入研究促进“产教融合”的机制。大胆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路子。特别是在学校的二级学院层面、专业层面,探索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与企业、行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这或许是我们职业教育全面走向产教深入融合的最有效的实践途径。
——我们应积极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推进教学创
显示全部